tghk134 – TopGear https://www.topgearhk.com 極速誌 Mon, 20 May 2024 04:16:07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4.9.1 安全帶簡史 https://www.topgearhk.com/2020/07/15/%e5%ae%89%e5%85%a8%e5%b8%b6%e7%b0%a1%e5%8f%b2/ https://www.topgearhk.com/2020/07/15/%e5%ae%89%e5%85%a8%e5%b8%b6%e7%b0%a1%e5%8f%b2/#respond Mon, 20 May 2024 04:14:12 +0000 https://www.topgearhk.com/?p=21257 var imageItems = [{"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5\/PATENT-APPROVED.jpg","w":"900","h":"600","title":""}]

有車就有安全帶?讓我們極速回顧安全帶發展的關鍵時刻。 1885年 第一套車用安全帶 美國的Edward J. [.....]

The post 安全帶簡史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 read
  • price online diflucan
  • rootsnorthpalm.com is online viagra safe
  • buy nolvadex 20mg mauritanianbritish.com
  • 有車就有安全帶?讓我們極速回顧安全帶發展的關鍵時刻。

    1885年 第一套車用安全帶

    美國的Edward J. Claghorn就第一套用於紐約的士的安全帶申請專利,目的是保障遊客安全。這裏有兩件事值得探討:1) 原來遊客地位如此高;2) 當時安全帶仍然未受車界重視,直至1930年代中期。

    The post 安全帶簡史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https://www.topgearhk.com/2020/07/15/%e5%ae%89%e5%85%a8%e5%b8%b6%e7%b0%a1%e5%8f%b2/feed/ 0
    1983 Brabham BT52天生速度狂 https://www.topgearhk.com/2020/07/13/1983-brabham-bt52%e5%a4%a9%e7%94%9f%e9%80%9f%e5%ba%a6%e7%8b%82/ https://www.topgearhk.com/2020/07/13/1983-brabham-bt52%e5%a4%a9%e7%94%9f%e9%80%9f%e5%ba%a6%e7%8b%82/#respond Mon, 20 May 2024 04:14:17 +0000 https://www.topgearhk.com/?p=17652 var imageItems = [{"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83mon023.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84aut_018_SUTTON.jpg","w":"900","h":"1051","title":""}]

    快車例必養眼,不過為了方便大家觀賞,矚目戰紋亦有一定幫助。就此而言,Brabham BT52可謂斤兩十足矣。 [.....]

    The post 1983 Brabham BT52</BR>天生速度狂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快車例必養眼,不過為了方便大家觀賞,矚目戰紋亦有一定幫助。就此而言,Brabham BT52可謂斤兩十足矣。

    Words: Jason Barlow / Translation: Tony

    Brabham BT52速度凌厲,毫無疑問天生麗質,甚或是歷來造型最撩人的F1賽車,而且車身上的字體排版既優雅,又簡潔。先別管Parmalat是一家意大利乳製品及飲品公司,小寫字體和藍白雙色顯然發揮了一些令BT52格外醒目的神奇作用。尾翼垂直板上的時裝品牌Fila商標,以及引擎供應商BMW Motorsport的招牌也有畫龍點睛之效。

    1983年問世的BT52清晰體現了Gordon Murray非凡的橫向思維,迅速回應了賽會在最後一刻修改賽例打壓地面效應擾流大法,禁止在側艙下邊裝設文氏管的決定(僅僅花了六個星期便完成對策)。Murray的具體做法是延長輪軸距,把散熱水箱盡可能移往後方,藉此改善車身上方和通過尾翼的氣流,BT52的形狀亦因此變得很像一枝利箭。准許回站加油則代表車隊可以使用較細小的油缸,有利工程師改善機件佈局,包括引擎、傳動和懸掛在內的整個車尾更採用模組式設計以便一舉裝拆。畢奇憑着BT52先後奪得三次分站冠軍,最終登上1983年車手總成績榜第一位。

     

    設計高明,速度飛快,漂亮動人,果然是天生大贏家。

    原文來自《TopGear極速誌》 2019年11月 第134期

    The post 1983 Brabham BT52</BR>天生速度狂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https://www.topgearhk.com/2020/07/13/1983-brabham-bt52%e5%a4%a9%e7%94%9f%e9%80%9f%e5%ba%a6%e7%8b%82/feed/ 0
    Subaru Alcyone VR 4WD(1985年型)棱角分明 https://www.topgearhk.com/2020/05/21/subaru-alcyone-vr-4wd%ef%bc%881985%e5%b9%b4%e5%9e%8b%ef%bc%89%e6%a3%b1%e8%a7%92%e5%88%86%e6%98%8e/ https://www.topgearhk.com/2020/05/21/subaru-alcyone-vr-4wd%ef%bc%881985%e5%b9%b4%e5%9e%8b%ef%bc%89%e6%a3%b1%e8%a7%92%e5%88%86%e6%98%8e/#respond Mon, 20 May 2024 04:14:22 +0000 https://www.topgearhk.com/?p=17119 var imageItems = [{"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0\/TGHK134_Garage_JapaneseClassic_053.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0\/TGHK134_Garage_JapaneseClassic_059.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0\/TGHK134_Garage_JapaneseClassic_064.jpg","w":"900","h":"600","title":""}]

    眼前是今時今日很罕貴的Subaru Alcyone,而且一次過有三部,就這樣停在民宅…… WORDS: 金子 [.....]

    The post Subaru Alcyone VR 4WD(1985年型)<br/>棱角分明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眼前是今時今日很罕貴的Subaru Alcyone,而且一次過有三部,就這樣停在民宅……

    WORDS: 金子 浩久 / PICTURES: 田丸 瑞穗 / TRANSLATION: 齋寫樂

    車頭彈燈開出來就是這個炯炯有神的樣子

    這部Subaru Alcyone的車主五条銀吾先生是車會Alcyone Owners Club XAVI的會長,「XAVI」一字與日文的「楔」字(kusabi)同音,而楔形就正如Alcyone的外形。日本近年愈來愈少見Alcyone,由1985年開始生產,至1991年為止,不僅內銷,更輸出至歐美。1991年經過全面轉型,經名師Giorgetto Giugiaro設計,把楔形風格完全變為有曲線和曲面的Alcyone SVX,可惜只生產一代便告終。Alcyone SVX以優雅風格及概念設計見稱,出色性能評價至今不受動搖,那麼Alcyone又如何?大概不只筆者對它留有棱角分明、與SVX極端相反的強烈印象吧?

    VR款又稱為EA82型,配備1.8公升水平對向四汽缸引擎,四輪驅動。

    「坊間有意見認為Alcyone是失敗之作,但我只覺它與我很相襯。對於眾人形容Alcyone『難看』,我難以理解。」五条先生道。筆者暗自認為它不難看。他解釋:「我覺得基於提升空氣動力而設計,而非單純為求造型的外觀是最吸引我的。」

    各操作按鈕收納在左右的盒子內,屬當年先進的設計。
    自己更換的木製換檔杆把手及四輪驅動按鈕

    五条開始駕駛Alcyone的契機很有趣。「年輕時駕駛Suzuki Alto撞毁後,改開『鐵面罩』Skyline。」「鐵面罩」是指1983年小改款第六代Nissan Skyline的後期款式,鬼面罩令人想起歐洲中世紀騎士的盔甲,日本車迷於是就這樣稱呼起來。可是有次開「鐵面罩」在路上打滑撞毁,之後便選擇了Alcyone。「我本來就喜歡棱角分明的車,亦渴望擁有Lancia Stratos。」另外,選擇Alcyone的理由還因為它是一部行李空間分明的單門四驅跑車,而單門車的汽車音響喇叭必要裝在後方行李箱位置的平板,音效更優質,對於在樂隊任低音結他樂手的他來講最為理想。至於選擇四驅車的原因就更簡單,Alto是前驅,Skyline為後驅,之後當然想嘗試四驅車的滋味。

    空調控制桿在中央控制台上
    改換上Recaro製座椅
    打開右車的車門,可見塞滿零件,完全感受到五条的熱情與堅持。

    「當時對Alcyone的印象並不像現今般強烈。」然而,開Alcyone駛向附近的河岸,正因為Subaru擁有獨特的四汽缸水平對向引擎,所以能發出令人懷念的排氣聲。車尾看似上蹺,是因為後懸掛採用了Subaru Leone同一套後軸而變得略高。

    後懸掛因為採用了Subaru Leone的輪軸而變得略高。

    尋找零件是擁有這部車的挑戰之一。五条不僅要從其他Subaru,甚至其他品牌汽車盡量尋找可能合用的部分。即使到了今天,渦輪增壓器的渦輪機是來自Impreza,冷卻器是Nissan Avenir之物,又使用Honda輕型車的減震器,支架則要向附近鐵器工場特別訂造。「很少能夠直接組裝的零件。」五条打開車頭蓋詳細說明,令人充份理解保養的難處。「Mazda Roadster車尾減震器是例外可以直接使用的,可是只限(初期型)NA及之後的NB型。」改變不了難找零件的情況下,必要主動保留各式各樣可用的零件,正如剛才筆者在居所前看到停泊着專門用來拆件的舊車。五条不滿現時Subaru在這方面對應不足。「希望他們珍惜產品的歷史,日本其他生產商即使產量少,仍然會生產舊車零件,Subaru卻沒有任何相應行動。」最近聽聞即使Alcyone只能依靠用其他汽車零件的情況下,仍有海外業界購買,源源不絕運出日本。「外國車迷不僅喜歡Subaru,Alcyone也大受歡迎。」

    收集Alcyone迷你車及模型車等物品
    五条銀吾現在是Alcyone Owners Club的會長

    雖然五条語氣嚴肅,但是毋庸置疑他衷心信任Subaru這間汽車製造商。「因為這是一間以技術者為主導的公司。過往即使業績處於赤字,仍然沒有中斷開發水平對向引擎及四輪驅動系統等。」確實,很多人認同Subaru實行技術至上主義,這些忠實粉絲稱為「Subarist」,之前連載亦曾經提及過。

    Alcyone是星座的名字
    據說平面把手有助於改善空氣動力學

    五条就任會長的Alcyone Owners Club XAVI,每五年舉行一次合宿會議,邀請退休工程師主持研習會。五条說:「可以形容我是『學習』型的Subarist,因為我不是開過很多部Subaru,最終擁有Alcyone而成為Subarist,是透過閱讀及學習他人經驗而加入粉絲行列的。」五条雖然如此謙虛,事實上他用熱心及行動奉獻給車主俱樂部的活動。

    五条銀吾現在是Alcyone Owners Club的會長

    俱樂部在20年前成立,他是第三任會長。現時會員有184人,據說在日本約出售了九千多部Alcyone,現時有行車證的約200部,所以車主加入俱樂部的比率着實驚人。五条在當會長之前擔任對外事務,主要工作是增加會員人數。如果他在社交媒體發現可能是Alcyone車主的帳戶,便會主動發送訊息邀請對方入會,每年增加超過五人。「正如剛才提到難找Alcyone的零件,但假如有伙伴的話,就可以共享維修資訊而持續駕駛,又能夠互通零件,希望幫到獨自苦惱的車主。」

    五条家前面放了兩部報廢的Alcyone

    在日本,各款Subaru車主俱樂部各自舉行活動,五条想替各自為政的俱樂部做點事。「如果昭和時代的Subaru車主能聚首一堂的話就好了!另外,與海外的俱樂部交流亦是課題之一。」正好有一位長期與他透過電郵交流的西班牙年輕Alcyone車主,今年12月留學日本,如果能成為箇中契機便非常理想。

    五条名符其實是Alcyone和Subaru的傳道人,有着很強的使命感:「我早午晚都不得不輸入 『Alcyone、Leone、XT』等關鍵字檢索。」伴隨他的熱情,筆者用半天時間觀賞Alcyone,真的愈看愈有型。

    Subaru Alcyone VR 4WD(1985年型)規格
    引擎:1,781c.c.四汽缸
    馬力:97匹/5,200rpm
    扭力:14.3kgm/3,200rpm
    傳動:四輪驅動 5前速手波
    體積:4,511 x 1,689 x 1,336mm

    原文來自《TopGear極速誌》 2019年11月 第134期

    1985 Subaru Alcyone 4WD Turbo

    The post Subaru Alcyone VR 4WD(1985年型)<br/>棱角分明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https://www.topgearhk.com/2020/05/21/subaru-alcyone-vr-4wd%ef%bc%881985%e5%b9%b4%e5%9e%8b%ef%bc%89%e6%a3%b1%e8%a7%92%e5%88%86%e6%98%8e/feed/ 0
    BMW 330i vs Tesla Model 3大戰一觸即發 https://www.topgearhk.com/2020/02/03/330i-vs-model-3/ https://www.topgearhk.com/2020/02/03/330i-vs-model-3/#respond Mon, 20 May 2024 04:14:27 +0000 https://www.topgearhk.com/?p=17661 var imageItems = [{"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DSC_6449.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DSC_5513.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DSC_5594.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DSC_5489.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DSC_6698-copy.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DSC_6362.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DSC_6364.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DSC_6386.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DSC_6473.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DSC_6707-copy.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DSC_5645.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DSC_6500.jpg","w":"900","h":"600","title":""}]

    「Who’s the best 3?」德美雙方已經就緒,房車界台主口水戰即將開始…… On:歐陽國[.....]

    The post BMW 330i vs Tesla Model 3<br/>大戰一觸即發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Who’s the best 3?」德美雙方已經就緒,房車界台主口水戰即將開始……

    On:歐陽國安 / Yiu:Yiu Tsz Ho

    On:把冰冷的數字塞入櫃桶底,首先講人間最重要的東西——感情。我這刻的情緒漲到決堤那麼高水位,因為今年我好像未試過同一天擁抱兩部如此截然不同,卻又一致地眉飛色舞的好東西,而且不是甚麼高性能跑車呢(暗自想到上次的Toyota SupraBMW Z4……)。

    Yiu:噢,我居然睇穿你括號裏面的內心VO,唔……那次就忘記它吧,當過眼雲煙啦。至於今次,我完全同意兩部都不是高性能跑車,BMW 330i只不過是兩公升的3系房車,Tesla Model 3也是現時最入門的後驅版本,但你講得無錯,兩者風味截然不同,卻又各有各好味。落車之後我都諗了好耐,如果我只可以二揀一,到底要點揀好……

    On:別心急亮出結論,結論這回事是法庭、賽馬或炒股才需要的,玩具是不用太多結論,這兩部車就是玩具了。好的,如果你要講二揀一,我先不會揀上次英國版TG的題目:Model 3 Performance四驅版 vs BWM M3。我們今次兩部車有趣得多。

    前面有前面開心,後面有後面安樂,尤其是膝頭。

     

    Yiu:平民版3對3好睇過貴族版3對3?唔……又好似係,起碼兩部車在荃錦公路都玩得夠盡情。如果計純車價,即撇除所有稅項,其實兩部的價錢不差太多,都是三十多萬。按這邏輯諗,這一場賽馬沒有讓賽必要,啱班。一開閘先拼速度,這部Model 3的加速力不是Performance版的洲際導彈級數,但都似部私人飛機,勝在由慢至快的變換可以感受到,比較有過程。

    On:比較有過程,這就是今次的精華所在。今時今日所有機動汽車都比雙腿、馬匹到達終點的能力迅速千百倍,但中間的過程卻大不一樣。今次就連Tesla也能令人好好享受過程,讓批評「電動車=沒過程」的守舊網友自摑嘴巴。四驅高性能版與後驅版的Model 3根本是兩部車,後者的摩打換算成馬力只有二百多匹,上大帽山時終於知道油門踩到最深的味道了。反之四驅版,那怕上山甚至垂直發射上天,我也未曾試過可以盡用油門3秒。因為我的感覺是1.5秒後已經到達山頂了。

    Yiu:只有二百多匹嗎?我以為有三、四百匹添……電動摩打真的要用另一把尺去度,或者我們這些以試車為生的人,都要tune一tune自己腦入面部馬力機。因為330i的258匹,我覺得好實在,上山爆一段就會諗到「唔,童叟無欺的二百幾匹。」但另一方面,又確實feel到Model 3比它快一截,畢竟大帽山的加速區都偏短,鬥的是爆發力而非耐力,Model 3在此有極佳的場地優勢。不過公道講句,家陣好多四汽缸turbo引擎的效率都很好,寶馬這一副的能力,都算是四汽缸組的高材生,前至中段有活力有爽勁,到後段都不覺跌watt更加值得加分。

    On:根據非官方八卦消息,Model 3 RWD是211kW,即是280幾匹。如果計埋車重,馬力/重量比同330i大約緊貼到尾車牌黏住頭車牌。一如你所講,兩者皆是馬力高材生,如果把畫面播放速度調慢些少,會見到Model 3快馬加鞭時是杯即溶咖啡即刻有料到,而且不用花時間在八個波段中選其一。不過頭一兩秒之後,它又變返同330i差不了幾多。因為這時330i已經調整好心情,四千轉以上轉速的引擎,簡直好像擺脫了三年手機合約那麼自由奔放。又再講多次,如果是M3或雙摩打版Model 3,我自問難以講得出以上那些句子,連個「快」字都未說完就要收油了。

    轉速錶的軌跡應取材自一支失控的地對空導彈,手動轉波想命中紅色目標,有時要靠雙耳。

    Yiu:「八個波段」這四隻字又是另一個point。雖然,真正用到的不外乎頭三個波,有時都用到四波,但關鍵是我要諗用哪一個波。就算跑了大帽山無數次,好多轉波動作都是自然發生,但仍然有諗和撳(個paddle shift)的過程。如果波箱同引擎夾到條路,例如這部330i,其實我都幾享受這種溝通。它叻在有感情,三波四千轉想落二波,好多對手都唔會制,但330i頭也不回就跳上六千轉前面給你睇,我感受到赴湯蹈火的真感情,好溫暖。不過另一方面,當我以為自己會受不了冷冰冰的單速波箱,原來上一轉山已可以忘記昔日的兄弟情,兩隻食指一直揸實軚盤完全無搵掣撳的衝動。

    On:講起撳掣,Model 3 RWD版的動力輸出mode是要按顯示屏的Home掣,再……等我看看說明書,找一大輪才發現有「舒適」和「標準」兩級,Steve Jobs在生的話他準要落到山腳才成功轉mode。另外落山想拖波,制動力回收也是分兩級,一樣要與選單周旋一輪,周旋得來阿Steve又上返山了。所以如果電動車是電子產品,Model 3則是200%的電腦,但出乎意料又同悶字無關,除了加速力比較有層次,好像還有別的……

    交吉的樓宇,只剩下電視一部獨守空房。
    昂平360水晶車廂的倒置版,是日證實烈日時原來頭頂還不算特別熱。

    Yiu:別的嗎……我覺得有機動遊戲的感覺,準確點講似過山車,可以自己揸的過山車,怕未?它的刺激感速度佔六成,另外四成居然是來自操控,以往的Model S或者Model X的弊病在於重量,夠快夠支撐力都無補於事,車重的陰影令人掌握彎入面的極限和煞車的反應都唔能夠有100%信心。去到Model 3 RWD,1.6噸多少少BMI勉強未超標,脂肪仲要下垂到貼地,十分接近有利於發揮車胎抓地力的理想身形。軚感跟330i仍有一段距離,但它的轉向反應大概是我開過的電動車之中最利落的一部。
    On:直情令人以為美國公路局在每條筆直的道路加裝了大量迴旋處,使得Model 3的彎路潛質要比Tesla之前的車型高了幾倍。車重如你所講未超標,而且懸掛要比Performance版更輕鬆自然。可能後驅加細電,更有利於車重。你可能話我神經病,當我上山時發現後驅版在車速不算超高時轉向不足,捽了幾次軚盤再收少少油才順利過版,我那刻反而嘴角揚了一揚。反之四驅版極限高得多,少了一點東西……對,少了所謂挑戰感或人性。

    Yiu:推頭先生居然在你面前現身?聽到我有少少羨慕……後驅版扭起來比四驅版車頭輕巧自在,相信是前面少了一組摩打的關係。我都認同極限比Performance版低,但正如你所講,不一定是壞事,可以周不時伸手摸一摸它的底線,其實仲過癮,人類真是淫……犯賤。我就沒遇過推頭,但有一兩個彎試下摸住條底底入,去到出彎位後轆都有甩一甩,我都有笑啊。不過再踩過界少少,後軸就有無影手拉住,traction control出手叫停,那一下點都有少少掃興。一拍埋,330i沒那麼佻皮,反而是一副彎路大師的功架,前後平衡感又是另一層次。

    On:好的,話題又轉回330i身上,等我深呼吸一啖氣先四驅。很久沒試過一部挑戰感如此高超的房車,不單明顯高章過Model 3,今代大有進步的C-Class也難以到達這種層次。首先坐姿矮過Model 3好多,一上車就有種作戰感;如果Model 3是不悶的電腦,那麼330i就是算盤,眼、腦、手連同耳朵等所有人類感應器必須高速運作,單是捉緊轉波的最佳一瞬間已經有排玩,一來轉速上得頗快,二來新式轉速顯示儀錶還未看得慣,甚至扭軚時會被軚盤擋住,但高轉時引擎有種獨特的音頻,可以像盲俠憑聲音去估算時機。這部車只消開得稍快就會令人分泌出大量肉緊,車胎活像富豪雪糕車,每次出動都不停叫囂,同時間新一代3系的車身更闊,馬步更穩,因此明知車胎極限還有段距離,會令人好想尋根究底。

    我記得藍罐曲奇入面都有一塊差不多的
    「Model 3快馬加鞭時是杯即溶咖啡即刻有料到,而且不用花時間在八個波段中選其一。」
    暗喻無處不在的天眼是未來人類趨勢,至於盡開也開不盡的車窗則感嘆人類只能活在冷氣中。

    Yiu:我覺得揸Model 3有童真,但揸330i即刻變成認真。的確,車胎叫得好厲害,但又不覺得grip有甚麼問題,落車都忍不住要即刻睇睇到底是乜料。Pirelli P Zero的mixed run flat款,原來它這麼叫得咩?之前都不太知道。前是225/45R18,後是255/40R18,前窄後闊擺明是跑車setup。今代由波箱、引擎、轉向、平衡都沒有嚇死人的重大突破,但就好似全面加10分,換句話說操控平均值都加了10分,對素以操控見稱的3系大概是最踏實又有成就的進步。M Sport版用中階懸掛,即不可調校的sport設定,跑得快時比Model 3貼服,支撐力也高強一截,但你不覺得慢行時會有少少不夠舒服嗎?

    On:如果講未夠舒服是出於像新郎哥被兄弟們連續拋上拋落的話,那的確如此。我在外國拍攝3系試車時,講過這套新的lift-related dampers好處是當吸震筒壓縮到尾段,再有一個新增的活塞去提供多一點額外阻力。意思是頭段可以調校到比較軟,後段才加硬,換句話說在大帽山這等爛路慢行,有可能反而會更加多上下動作,等到開得快,吸震筒行程用得較盡,又回復返自信爆炸的作戰狀態。

    Yiu:試完揸車你又試過坐車,坐勻兩部車後座,但你一直無同我講有乜感想喎,有無打算家陣講返?

    On:既然你掛住做司機忽略了這個重點,也既然你求我講,那我勉強透露少少你知。相對330i慢車時後座比較有肉感……或者說是比較彈,我會預計Model 3會是超級打樁機,Performance後座的剛硬度強如加裝了特級鑽石頭的風鑽。但我錯了,後驅版的後座忽然又變得怡人,這也是後驅好過四驅版的其中一個重點。
    Yiu:我坐前面都覺得後驅Model 3似出爐日式麵包,軟硬適中容易入口,330i就是平日出差去德國食到的歐洲法包,硬得來又不會啃不落。那坐姿呢?我睇落兩部車的空間都不差,但Model 3礙於車底有電池地台升得高,膝頭要曲多少少喎。

    On:同埋膝位比較少,我的身裁在Model 3上留下18cm的自由度,3系就有24cm,即是將近十吋,明顯地多過對手。至於Mercedes-Benz C-Class就為我的膝頭預留20cm,也是不敵於3系。330i既是空間之霸,又是操控之帝,這兩個矛盾集於一身,我鍾意。Model 3反過來是暗格之神,車頭空間和車尾地台底各可以埋下hand carry篋一個。但說到底我對於做乘客或行李篋的興趣不大,麻煩你把司機位讓返給我。

    深度稍為不及3系……行李箱和駕駛感也如是。不過還未計地台底和車頭的秘密貨倉。

    Yiu:兩者各有千秋……很有趣又很無趣的結局。那麼回到最開初,二揀一的話題。日對夜對的話,我揀Model 3,因為快跑起來比不錯更不錯,慢行的時候更不錯,寧靜度雖及不上3系,但勝在清純,不用運勁不用轉波,滑溜溜的移動感好正。還有,那個被你形容為要睇說明書才舞得掂的touch screen,其實呢……我都不知幾鍾意,又不覺得難用喎。現實環境中,聽講這部後驅版Model 3叉爆電可以行到超過350km,對於我來講夠晒皮。

    On:你的選擇太明智了,因為我的選擇更加明智,幸慶你不會跟我搶車匙。選擇的前提少不免要睇價錢,如果香港汽車首次登記稅是EV與引擎車看齊,那麼我會即刻搶答,揀330i。雖然今代似是facelift多於大改款,但由馬力到實用再到寧靜度及整體平衡,全部是3系史上,呀,應該是房車史上的頂尖。揀Model 3也是明智,不過試駕車的車廂已經出現雜音,而且它始終無法像3系培訓駕駛者的進階技能,玩三幾下就見底。這些你都可能不太覺,因為你掛住搞Model 3那個複雜度和選單深不見底的選單系統……

    「由馬力到實用再到寧靜度及整體平衡,全部是3系史上,呀,應該是房車史上的頂尖。」

    原文來自《TopGear極速誌》 2019年12月 第134期

    Tesla Model 3規格 
    Standard Range Plus
    馬力:211kW(283匹)
    傳動:後輪驅動 單速波箱
    0-100km/h:5.6秒
    極速:225km/h
    重量:1,611kg
    體積:4,694 x 1,849 x 1,443mm
    輪軸距:2,875mm
    行李空間:542L(前後行李箱總和)
    電池容量:54kWh
    續航距離:409km(WLTP)
    售價:$435,000(一換一 $330,000)
    BMW 330i M Sport規格 
    引擎:1,998c.c.直四turbo
    馬力:258匹/5,000-6,500rpm
    扭力:40.8kgm/1,550-4,400rpm
    傳動:後輪驅動 8前速自動波
    0-100km/h:5.8秒
    極速:250km/h
    重量:1,545kg
    體積:4,709 x 1,827 x 1,435mm
    輪軸距:2,851mm
    行李空間:480L 
    油耗:5.8-6.1L/100km
    售價:$649,000

    The post BMW 330i vs Tesla Model 3<br/>大戰一觸即發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https://www.topgearhk.com/2020/02/03/330i-vs-model-3/feed/ 0
    Volvo V60 T5 R-design無睡意保險櫃 https://www.topgearhk.com/2020/01/20/volvo-v60-t5-r-design%e7%84%a1%e7%9d%a1%e6%84%8f%e4%bf%9d%e9%9a%aa%e6%ab%83/ https://www.topgearhk.com/2020/01/20/volvo-v60-t5-r-design%e7%84%a1%e7%9d%a1%e6%84%8f%e4%bf%9d%e9%9a%aa%e6%ab%83/#respond Mon, 20 May 2024 04:14:32 +0000 https://www.topgearhk.com/?p=17096 var imageItems = [{"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0\/TGHK134_Drive_V60_02.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0\/TGHK134_Drive_V60_03.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0\/TGHK134_Drive_V60_04.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0\/TGHK134_Drive_V60_06.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0\/TGHK134_Drive_V60_07.jpg","w":"900","h":"600","title":""}]

    旅行車理論上不含昏昏欲睡的成份,而且尾箱是個堅固的保險櫃,這些效能完全適用於V60嗎? WORDS:歐陽國安 [.....]

    The post Volvo V60 T5 R-design<br/>無睡意保險櫃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旅行車理論上不含昏昏欲睡的成份,而且尾箱是個堅固的保險櫃,這些效能完全適用於V60嗎?

    WORDS:歐陽國安 / PICTURES:KENJI LEUNG

    這篇文的開場白是這樣的:瑞典瑞典瑞典瑞典。香港賣的V60不是中國製而是瑞典,我又來多次了,瑞典瑞典瑞典瑞典。每次拍攝Volvo試車片,YouTube或FB總有人留言話大陸的別搞我,即使片中清楚表明並非國產,還是有大堆耳障眼盲,卻又急於拿機關槍亂掃的小白痴。剛剛又在Facebook上看到一則「不過是一輛中國吉利汽車」的留言了,所以今次一開波先宣讀以上的產地聲明。國產的是S90XC60,S60則是美製,至於V60,瑞典瑞典瑞典瑞典。

    瑞典製(又來了)V60的試車心得,在YouTube那段瑞典製V60(再提提你)與S60影片中只講了50%,其餘留返現在。瑞典製T5版本(最後一次)的250匹資產並不算低,比不算低更加不算低的是1,772kg車重。同一級別的BMW 330i四驅旅行車版輕它57kg,高它幾級的Mercedes-Benz C43 4MATIC Estate身懷V6引擎依然以12kg稍勝,再一次引證Volvo的汽車生產理念跟羽絨或氫氣球製造商並無合作關係。帶來的結果之一,是在港島南區即使想用comfort mode保持50km/h遊車河速度,也比想像中費神考功夫。入彎前例牌地稍稍收油,下跌到千多轉的引擎,與車身重量混合之下變成一粒特效降血壓藥,出彎時有點腳軟軟,難以發力,油門深度與車速出現一條稍闊的裂隙。唯有用Dynamic模式保持血壓或轉速於2,500rpm以上水位。

    有人會話Volvo這個牌子好比流動夾萬,不超重才離奇。重量是否直接與安全性掛勾,難以簡單驗證。唯一知道V60在Euro NCAP撞擊測試中是五星,但你也知道專上畢業生數量多過中學生這個倒轉金字塔的現象,已成功擴展至汽車安全性。獲五星榮銜的考生,近幾年已經比獲其他星星加起來的還要多。如果翻舊帳,Volvo自1997年至今所參加過的自毀派對,22個型號中不獲五星而只獲四星的僅有18%,而且沒有一部是四星以下,同時2003年開始就沒有出現過五星以下個案。相較平治1997年以來,非五星的有37%(最低出現過有3星),Audi則是34%(一樣出現過3星)。一個牌子的撞擊安全,單以所搜集的星星數量來排名當然未必全面,特別是Volvo向來較少生產小型車,保護乘客得分較高也在所當然。姑勿論全世界最刀搶不入的產品是否Volvo,最低限度它絕非製造空汽水罐的品牌。

    V60車重影響一點加速,此外不太鼓勵大家去做傻事的還有波箱。例如低轉巡航時奮力踩下油門,即使選用手動模式,波箱也會伸出一隻無形之手,替人類出主意,自動下跌波檔。一時間想不起有別的汽車會有類似的M mode設定,雖然車速提升確是較快,但DIY趣味難免扣減了一點點,行車的節奏也可能打亂了一些。其實大部分汽車M mode也並不是M到盡,紅區都會自動自覺彈上一個波,不過基於保護引擎着想,以及避免旁邊的女伴驚問「部車做咩有怪聲」,因此還可以理解,不過M mode加油會自動落波就較難明白。

    除此之外,駕駛感方面可以挑剔的不會有太多。沒錯,無論駕駛者如何虐待油門,又或像打Pokemon般手指每秒狂按降檔掣120次,所帶來的加速畫面皆像電影以1X速度向前搜畫……亦即沒有特別濃厚的加速。這樣說來,有哪部Volvo加油時會把車頂的天線扯甩,又或牢牢黏在擋風玻璃上的快易通飛脫?我未試過,320匹的XC60 T6未試過,400匹的混能XC90 T8都未試過。加速飛快的Volvo,可能要留待未來的Polestar也未定。由此得出一個結論:平治近幾年的汽車大力開發官能刺激;寶馬就在舒適性方面鑽探,Volvo則主攻內外舒適細緻,行車感方面則一如過往求穩,是部高級寫字樓的升降機,多過遊樂場的跳樓機,要操控V60成為一部給乘客補眠的機器並不複雜。這點在我們拍攝影片時,蒙着眼坐在後排時最能夠驗證得出,定、靜、穩會化成一隻又一隻的小綿羊,幫助大家進入夢境。理論上旅行車後排所聽到的路噪或懸掛聲會高於房車,事實卻不然,這方面是意料之外的甲。

    意料之外的乙,在於旅行車的大尾巴理應在遇上彎路時產生不良副作用,透過A-B反覆比較V60和S60,只能在某些快彎憑車頂的拉扯感找出丁點不同。好的,A-B是比較不出的,要A-B-A-B才多點自信去評點它們的毫釐之別。V60的車長出奇地與房車版近乎相同,以及車重只加25kg,行車的身手竟然如此緊貼,少見。其中一個解釋是今次所試的V60為運動化的R-Design版本,房車版則為普通的Inscription版,此消彼長,令兩者性能更加無分彼此。因此V60的司機無需學習Mr. Bean開長途車時把手指放在點煙器來對抗睡意,它的行車動態無疑偏穩,卻是穩中有速度,有速度就沉悶極都有個譜了。何況四汽缸引擎在喊打喊殺時的歌唱能力,竟然遠勝於兒童詩歌班音質,似是細路仔用了變聲器去扮成熟的大人,而且扮得非常自然。

    網上總有大堆盲毛把「Made in」之後的文字一律看成中國
    我的膝頭與前座椅背相距21cm,比C Wagon多1cm。

    V60輪軸距多過C-Class wagon約3cm,車長多4cm,結果是後座乘客膝位,以我的身材計算微微多1cm,行李箱深度則多了足足10cm,而且地台下面還有個秘密的巨型倉庫。行李們的感受我不太清楚,只知作為坐在後排的人類,V60要比C-Class wagon出色,座墊的長度正常(C wagon未免過短)。另外在後排除了中間設有空調,B柱也有出風口一併上下夾攻趕走熱氣。那麼同BMW 3系旅行車與它比一比呢?這點就不太清楚,香港代理未有傳媒試駕車提供。

    最後再玩埋導航和音響這道甜品,導航系統不能隨便輸入keywords算是敗筆,必須先選地區,再輸入街名之類。這個搜尋邏輯或者因為大部分國家面積大,據聞全台灣含有「中正」兩個字的路或巷有309條。至於音響,最頂級的Volvo系統輕易打低三千蚊級數的中高階全罩式耳筒,但今次這部R-Design的Harman音響並不是最先進版本,水準大約等是一千元級耳筒,出街輕鬆聽沒有大礙。

    又再講一次,旅行車這種制式由大空間至駕駛感等拿手之處,都可以在V60找得到,而且在側門找可找多一樣東西——一張寫着Made in Sweden的貼紙。

    原文來自《TopGear極速誌》 2019年12月 第134期

    Volvo V60 T5 R-design規格
    引擎:1,969c.c.直四turbo
    馬力:250匹/5,500rpm
    扭力:35.7kgm/1,800-4,800rpm
    傳動:四輪驅動 8前速自動波
    0-100km/h:6.5秒 
    極速:240km/h
    重量:1,772kg
    體積:4,761 x 1,850 x 1,432mm
    輪軸距:2,872mm
    油耗:7.7L/100km
    售價:$619,800(早鳥優惠$579,800)

    The post Volvo V60 T5 R-design<br/>無睡意保險櫃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https://www.topgearhk.com/2020/01/20/volvo-v60-t5-r-design%e7%84%a1%e7%9d%a1%e6%84%8f%e4%bf%9d%e9%9a%aa%e6%ab%83/feed/ 0
    BMW 320i M Sport駕駛者的車? https://www.topgearhk.com/2019/11/29/bmw-320i-m-sport%e9%a7%95%e9%a7%9b%e8%80%85%e7%9a%84%e8%bb%8a/ https://www.topgearhk.com/2019/11/29/bmw-320i-m-sport%e9%a7%95%e9%a7%9b%e8%80%85%e7%9a%84%e8%bb%8a/#respond Mon, 20 May 2024 04:14:37 +0000 https://www.topgearhk.com/?p=17203 var imageItems = [{"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0\/TGHK134_Retro_2ndTest_320i_497.jpg","w":"900","h":"600","title":""}]

    今代BMW 320i比以前舒適和闊落,但還有多少driver’s car的感覺? WORDS &a[.....]

    The post BMW 320i M Sport<br/>駕駛者的車?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今代BMW 320i比以前舒適和闊落,但還有多少driver’s car的感覺?

    WORDS & PICTURES: YIU TSZ HO

    TopGear YouTube頻道:https://bit.ly/2Xun6RY

    今代寶馬3系已推出一段日子,我們都試過好幾次,想知詳盡的試車報告可以睇返《TopGear 極速誌》的127(海外試車)129(本地試車)期,又或者上我們的網站摷摷。今次借320i揸了一個weekend,主要想了解下新款3系在舒適度和空間提升的同時,還保留了多少所謂driver’s car的元素。先講少少背景,這部320i是M Sport版,賣$499,000,比普通Sport版貴5萬,設備上除了一些M Sport的裝飾,也包括18吋鈴、M Sport軚盤、前座sport seats、M Sport懸掛和制動。

    這幾天接載過幾批朋友,每次都會問後座坐得舒不舒服,答案都幾一致。空間上,大家都覺得正的,腳的伸展空間很多,坐姿也舒服,記得上一代F30的後座十分標準,即是仍在D-segment房車的框架內,不越雷池一步。但今代軸距加碼,空間也加碼,而且加得相當明顯,幾乎升了半個車系,純論空間有潛力改名做3.5系,哈。不過,另一口供一致的地方卻非好評,個個都話後座好「櫈」,跳動太多。我也試過330i的M Sport版,記得懸掛同樣偏硬,但未至於過份,反而這部320i的跳動幅度較大,這就有點奇怪。用了M Sport懸掛,彈弓的確硬,車內感到的頓挫和密度都高,好多時連前座都感受到後軸的反應,對平日行車的舒適感打了七折。就算是東區走廊,每過一次路面接駁位都會明顯跳一跳,較為快時遇着彎位,甚至會拋一拋。反而走上荃錦公路盡情揸,又會覺得無大問題,跑起來貼貼服服,非常滿意。最後的結論是,如果揀3系,入門款320i配M Sport懸掛未必是黃金組合,因為我覺得揀得320i,要求舒適性與駕駛感之間的平衡,不會太側重於後者,反而去到330i或更高階型號,加埋支撐力更強的M Sport懸掛會合理一點。

    經過幾日,對於車廂我都幾滿意,一來所有控制的擺位其實同以前差不多,其次觀感同清晰度都有進步,好快就上手,沒有染上近年不少車都患有的「愈搞愈複雜」症狀。對我來說,這是driver’s car的其中一個要素,設計上令人可以專注駕駛都有學問。能力上,無論是320i或是330i,我覺得都已經去到同級房車的top end位置,是一部你會想無啦啦兜路揸上山的車,房車要做到這一點其實絕不容易。它叻在就算只得184匹,交出來的功課感覺卻不止於此,引擎波箱於Sport Plus模式非常有拼勁,似是真心肯陪你玩的老死。

    人人都知Ferrari 488McLaren 720S是driver’s car,相對一部房車可以被這樣尊稱,反而更難能可貴。

    今代3系的車廂極寧靜,中控、冷氣掣、熒幕等擺位大致不變,但經過重新鋪排後簡潔過以前。
    新款錶板顯示不算很user friendly,轉速錶有時會被軚環擋到。中間只可顯示地圖,或者甚麼都沒有,Audi的virtual cockpit較為好用。
    M Sport版前座椅的包覆感極高,腰部的氣墊調校佔很大功勞。整張櫈都很厚實,也許是整個M Sport package中最正的設備。
    後座的膝位很多,比A4及C-Class都要多,是今代3系一大賣點。椅背角度、坐墊長度及軟硬度都恰到好處。
    車尾箱上面的這條小尾翼也是M Sport版配備,相信沒甚麼實際效用,最弊是也不好睇,似是很求其加一條東西上去。
    內置導航系統用高德地圖,本人第一次用,發覺比Google Maps反應更快,指示也清晰豐富,是暫時在香港用過最好的車內導航。
    波棍前有兩個杯架,12V、USB插頭亦在附近,最裏面有電話用的無線充電板,比之前在車內用過的反應稍快。
    車廂飾板用一種類似金屬手感的物料,摸上手不會留下指紋,相當好。不過個人對它有點似魚鱗的紋理受不了,哈。
    M Sport版其中一樣升級的是brake,制動力比普遍約200匹的車強,亦都比較敏感,日常用想停得順暢要多花點時間適應。
    門邊的置物空間比上一代有大進步,兩個正常尺寸的水樽都放得落,晚上也有氣氛燈作少量照明。
    「你好,BMW。」語音指令的成功率很低,配合導航用也很複雜,要由城市地區街名門號逐一輸入才久不久聽得明。

    原文來自《TopGear極速誌》 2019年11月 第134期

    BMW 320i M Sport規格
    行車里程:217km 
    實測油耗:9.4L/100km(官方:5.7-6.0L/100km) 
    引擎:1,998c.c.直四turbo 
    馬力:184匹/5,000-6,500rpm 
    扭力:30.6kgm/1,350-4,000rpm 
    傳動:後輪驅動 8前速自動波 
    售價:$499,000 
    每月供款:$9,099(首期 $54,594/54期/利率 1.88%)

    The post BMW 320i M Sport<br/>駕駛者的車?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https://www.topgearhk.com/2019/11/29/bmw-320i-m-sport%e9%a7%95%e9%a7%9b%e8%80%85%e7%9a%84%e8%bb%8a/feed/ 0
    那些年的車Game《Hard Drivin’》 https://www.topgearhk.com/2019/11/27/%e9%82%a3%e4%ba%9b%e5%b9%b4%e7%9a%84%e8%bb%8agame%e3%80%8ahard-drivin%e3%80%8b/ https://www.topgearhk.com/2019/11/27/%e9%82%a3%e4%ba%9b%e5%b9%b4%e7%9a%84%e8%bb%8agame%e3%80%8ahard-drivin%e3%80%8b/#respond Mon, 20 May 2024 04:14:42 +0000 https://www.topgearhk.com/?p=17657 var imageItems = [{"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hard-drivin-1.jpg","w":"1280","h":"960","title":""}]

    Hard Drivin’是最早期的3D遊戲之一,玩法上都幾破格,例如凌空動作和極力子踏板。 比賽開始時,玩家可[.....]

    The post 那些年的車Game<br/>《Hard Drivin’》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Hard Drivin’是最早期的3D遊戲之一,玩法上都幾破格,例如凌空動作和極力子踏板。

    比賽開始時,玩家可選兩條路線,盡油直走會上高速,轉右則是特技路線,後者包含了飛jump和鑊形彎。選擇特技路線的話,玩家基本上會超緊張,要不在時限內通過關卡,要不失手飛出街。若是後者,屏幕上會出現玻璃爆裂的畫面,繼而短暫重播你的壯舉,爆炸場面簡直好像整部車塞滿塑膠炸藥。

    在大部分街機賽車遊戲仍然用2D畫面製造刺激場面的時代,要掌握Hard Drivin’那種經常需要大動作飄過路面的技巧確有一定難度。圈速夠快的話,你甚至可以在單圈追逐賽挑戰Phantom Photon。若能擊敗這部有影無實的鬼影車,你就可以在榜上留名,成為其他玩家挑戰的高手。

    Hard Drivin’還有一招獨門絕技,就是用四四方方的大貨車表演360度大回環特技,劇力萬鈞的場面通常以玩家一口氣衝至中途之際功虧一簣收場。以上一切,皆來自一個在互聯網問世之前一年推出的遊戲,厲害厲害。

    The post 那些年的車Game<br/>《Hard Drivin’》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https://www.topgearhk.com/2019/11/27/%e9%82%a3%e4%ba%9b%e5%b9%b4%e7%9a%84%e8%bb%8agame%e3%80%8ahard-drivin%e3%80%8b/feed/ 0
    Jaguar E-Pace S P200 Luxury緊箍魔咒解除 https://www.topgearhk.com/2019/11/12/jaguar-e-pace-s-p200-luxury%e7%b7%8a%e7%ae%8d%e9%ad%94%e5%92%92%e8%a7%a3%e9%99%a4/ https://www.topgearhk.com/2019/11/12/jaguar-e-pace-s-p200-luxury%e7%b7%8a%e7%ae%8d%e9%ad%94%e5%92%92%e8%a7%a3%e9%99%a4/#respond Mon, 20 May 2024 04:14:47 +0000 https://www.topgearhk.com/?p=17187 var imageItems = []

    在街上開住這部車時巧遇同事,對方表示遠處望見它已經覺得好靚,事實又的確與醜字絕無瓜葛…… WORDS &amp[.....]

    The post Jaguar E-Pace S P200 Luxury<br/>緊箍魔咒解除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在街上開住這部車時巧遇同事,對方表示遠處望見它已經覺得好靚,事實又的確與醜字絕無瓜葛……

    WORDS & PICTURES: 歐陽國安

    我遇上那個同事是因為踩單車郊野上,九月號本刊的小型SUV特輯,發現Jaguar E-Pace的尾箱在同級4.4米長SUV中不算特別大,但只載兩個人的話,用來擺單車的空間剛剛不多不少,像殺手的手套那麼貼身。另在尾箱空間可以找到掛勾和12V插頭,讓大家沒有藉口因為拉線困難而不吸塵。另尾箱的行李檔板,裝拆比一般的設計來得簡易快捷,你也知有些車廠採用某些智商180以下無法在兩分鐘內解破的榫位設計。

    買SUV期望會被無盡的置物空間重重包圍,E-Pace手枕儲物格夠深,波棍前面的空間可吞下一副沒有屈摺鏡臂的太陽眼鏡,門邊更厲害,車門沒有安裝大直徑喇叭膜,開拓出的儲物位似條大腸足夠埋藏至少兩個水瓶、汽水罐、入油單和抹過鼻涕紙巾等,活像個小型背包。呀,還看到天花板有個眼鏡盒,不過弧面大的運動眼鏡就放不下了。

    導航軟件應是國產出品,有些字詞會變簡體和國內術語,但由手寫輸入搜尋,以至導航的仔細度都是業界的最強之一。
    後座膝位以1.7米的我來講有十吋,行車靜而穩,唯一伸訴應是後面除了一個12V插頭之外,USB還未見影。
    尾箱並非同級最大而且地台傾斜,但吞進單車一樣可以。

    無論如何,開這部車記得常備黑超,金屬面的波棍座、屏幕附近的金屬飾邊,有時會把陽光反射並撲向司機的眼睛,不知是否英國陽光少令設計師一時忽略了。另一個反光位是顯示屏,那怕調到最光猛,但嚴重斜向天的擺放角度表示屏幕易患上白內障,迷朦一片,好就好在是啞面而非玻璃面,想打個指膜留為紀念並不容易。在沒有陽光的日子,即會見到無論中央顯示屏還是軚盤前的儀錶,以2019年的標準來講難說高清,Mercedes-BenzBMWAudi等最新的系統遠比它精緻細膩。不過講到實用性就非常高,司機前面的儀錶布局活像一隻烏龜,細心看看原來一切要知的資訊已經包羅其中。油耗、餘下航距、平均車速,有些車款要換頁才能看到,但E-Pace同一個畫面即能顯示,卻又不會令人眼花花。

    最終油耗11.5L/100km,與官方的9.4L/100km大約差兩成,WLTP的全新油耗量度制式果然比較準確。Auto start/stop功能患有失眠,行完一大段高速公路,停燈位時引擎小睡大約十秒又再起身,功用有限。另塞車時發現車身雖然四周都有距離警報器,在狹窄停車場極為有用,卻不會敏感到朝早返工塞車入隧道時大驚小怪不停作響。

    Luxury版本貴四萬,除了這個環迴車身的警報器,還有胎壓感應、固定式全景天窗、腳踢式電尾門、泊車輔助和地毯。試車幾日,E-Pace的重點會是甚麼?樣靚、舒服、操控力不弱雞,而且解除了Jaguar房車空間不濟的魔咒,實用性與同級SUV難分難解。

    馬鞍位大舊,唯料得到腳踏左面的footrest卻非常充足?
    車內請常備太陽眼鏡,至於屏幕也少不免偶然患上白內障。
    Luxury版設電尾門,左右各有一盞細燈,晚上幫手照住地面。
    共三個間隔,鯨吞兩個水樽加一些雜物。
    兩個杯架看似相同,其實一大一細,可適應不同直徑的飲品器皿。
    軚盤沒有撥片,波棍記得是前減後加。
    面積不算特大但勝在夠深
    音質中上,算飲得杯落,唯要調校均衡器到好極端才發揮出效果。
    三角側窗位置偏後,乘客眼睛要長在耳朵才有拓展視野之效。
    車重不低,油耗11.5L/100km是意料之中。烏龜狀的儀錶資料繁多卻不雜亂。

    原文來自《TopGear極速誌》 2019年11月 第134期

    Jaguar E-Pace S P200 Luxury規格 
    行車里程:258km 
    實測油耗:11.5L/100km(官方:WLTP 9.4L/100km ) 引擎:1,997c.c.直四turbo
    馬力:200匹/5,500rpm 
    扭力:32.6kgm/1,250rpm 
    傳動:四輪驅動 9前速自動 
    售價:$439,000 
    每月供款:$8,140(10%首期/60期/利率2.25%)

    The post Jaguar E-Pace S P200 Luxury<br/>緊箍魔咒解除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https://www.topgearhk.com/2019/11/12/jaguar-e-pace-s-p200-luxury%e7%b7%8a%e7%ae%8d%e9%ad%94%e5%92%92%e8%a7%a3%e9%99%a4/feed/ 0
    Audi e-tron 55 quattro電動Q? https://www.topgearhk.com/2019/11/05/audi-e-tron-55-quattro%e9%9b%bb%e5%8b%95q/ https://www.topgearhk.com/2019/11/05/audi-e-tron-55-quattro%e9%9b%bb%e5%8b%95q/#respond Mon, 20 May 2024 04:14:52 +0000 https://www.topgearhk.com/?p=17106 var imageItems = [{"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0\/TGHK134_Drives_Audi-e-tron_01.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0\/TGHK134_Drives_Audi-e-tron_02.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0\/TGHK134_Drives_Audi-e-tron_07.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0\/TGHK134_Drives_Audi-e-tron_09.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0\/TGHK134_Drives_Audi-e-tron_10.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0\/TGHK134_Drives_Audi-e-tron_08.jpg","w":"900","h":"600","title":""}]

    電動車一定設計新潮又有科技感?這恐怕是本世紀最大汽車謬誤……沒有之一。 WORDS: LUBY CHOW / [.....]

    The post Audi e-tron 55 quattro<br/>電動Q?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電動車一定設計新潮又有科技感?這恐怕是本世紀最大汽車謬誤……沒有之一。

    WORDS: LUBY CHOW / PICTURES: KENJI LEUNG

    TopGear YouTube頻道:https://bit.ly/2Xun6RY

    我想我們(包括我自己)都給Tesla寵壞了。你看Tesla Model 3,一個大mon控制全車功能,中控實體按鈕一概消失,於是,這就是不少人心目中電動車的模範樣子。等等先……諗真一點,Tesla之所以如此cyber,可不單單因為它是電動車,而是只因它是Tesla罷了。電動車只是一種制式,汽車還是應該有自己的個性。Audi近年玩豪華高科技車廂玩得出神入化,其所推出的第一部純電車e-tron,究竟是否很「電車」,還是一部恰如其分的Q呢?

    第一件事先講它的外形。如果要我形容,它就是「好Audi」,還有「好不電動車」……噢,我又陷進了電動車stereotype的漩渦了。總之,我想說的是它好低調,屬好典型的Audi作風,即是整體設計斯文穩重而又有點瀟灑。這部車本來最「電動車」的一part是電子側鏡,但由於現時仍未過到運輸署的一關,所以香港版暫時只配傳統側鏡。e-tron的長闊為4.9米 x 1.9米,單看外表或會以為它是普通Q5或Q7。事實上,它的size比較接近Q7,但比BMW X5Mercedes-Benz GLE都細少少,不過我開它的時候有感到點點壓力,可能是腰線較高所致,或者車重使然。e-tron沒有刻意喬裝成汽油車,也沒有在額頭上鑿着電動車三隻字,但仔細點看,它還是跟其他Audi有些細微的分別,比如說橫直條相間的鬼面罩、四條直條pattern的頭燈、輪圈和裙腳,以及黃色款的卡鉗。看不出來?不知者不罪。

    新頭燈下方有四條水平電鍍飾條,屬e-tron獨有,襯返輪圈pattern。

    終於輪到車廂!不好意思,我實在急不及待兼按捺不住要重覆講多次,它真的好Audi。請留意,我絕無任何貶低的意思。我說Audi的車廂簡潔和有科技感,相信大家不會反對。如果車廂設計要拉curve評分,Audi的Virtual Cockpit配MMI雙mon資訊娛樂系統,我覺得早就將條curve拉到好高,高到短時間內好難再有新突破,就像本來名列前茅的高材生,確是很難獲頒飛躍進步獎。由於Audi A8A7已經型仔到見慣見熟,同一套系統搬到去e-tron反而好像沒太大驚喜,而保留一貫的設計語言,已是我最大的驚喜了。哈,這一點很有趣,電動車當然可以high tech有型,但其實兩者之間並不存在必然的關係。講完設計,還是要貼地一點,看看它的配備。這級數應有的,它都齊備了,例如有皮櫈、多功能皮革軚盤連煞車動力回收撥片、全景天窗、Bang & Olufsen音響、智能手機介面、氣氛燈和360度泊車鏡頭,以及多個駕駛輔助安全系統等。再看看門邊由幾種顏色與材質拼成的飾板,絕對不會覺得它對不住價錢牌,或者質素貨不對辦的。

    對自己仁慈,不等於對後座殘忍……仲大把位呀!
    波棍屬全新設計,至於手枕……就真的只是手枕。

    e-tron配95kWh電池,前後雙摩打行四驅,最大馬力有355匹,峰值扭力有57.2kgm,0-100km/h 6.6秒完成,極速200km/h,若果啪去S Mode之後地板油啟動Boost Mode,就可以短暫將馬力推至408匹,扭力達67.7kgm,0-100快0.9秒,變成5.7秒。一如其他電動車,e-tron的加速感很強烈,但要講扭力反應的即時性或爆發力,就不及Model X,雖然對上一次試的是438匹2,459kg的100D版本。e-tron的重量達2,565kg,噸位十足,要推動這龐然大物是要花點時間,動力傳遞有遲延也很合理。它好不好彎?要是我說它很好劈,那一定是呃你。它的定位是高級和舒適導向的,quattro四驅配漸進式動力輔助轉向和主動式升降氣壓懸掛,駕駛表現是穩陣淡定的,避震該軟時軟,該硬時……也是偏軟,我覺得甚至可以說它是一部電動的Q系列,大家熟悉的Q5不正是這樣嗎?車體慣性大,轉彎時有一定程度的傾側。這類車還是應該輕鬆慢開的,否則對司機乘客來說就是互相折磨。另一樣e-tron跟大部分電動車一樣的是它有加減撥片,用來調節煞車動能回收系統的強弱度,有0級、1級和2級共三個級別。當Model X就算將動力回收程度調至最低,還是有道無形的力扯住扯住似的,e-tron如果揀0級,縮油時真的像空波滑行,1級就像汽油車的3或4波,2級就應該落連續大斜路時才用到,但撥片是幾好用的。Audi的車都有一種特性,就算去到S甚至是RS的級數,都是快得來容易駕馭,同時keep到很高的行車質素,特別當講到電車,本來沒有引擎運作就天生沉默寡言,e-tron更靜得好離譜。可能是因為車廂太靜,廠方明明說摩打聲是細得近乎沒有,但我還是在加速減速時聽到好明顯的機械聲,像高達起飛或星戰podracer的聲音。

    想知道煞車回充的程度?看看左面個錶左下角的細細粒白點啦……睇到的話。

    此車的續航距離為359至417公里(WLTP),基本上香港地完全夠用,另外它可支援高達150kW的DC快速充電,0-80%充電最快半小時完成。講開又想提提它的慳家模式(我自行改的非官方名字),車輛設定入面有個續航範圍監測器,它會顯示續航距離,還會教你如何盡可能增加續航距離,例如試車當日就顯示,關掉冷氣可將續航距離增加28km,達至218km,於是把心一橫把冷氣關掉,潛在續航範圍一欄就變成0km,即是潛在續航距離已是最長。對於電量所剩無幾或錢家有道的慳家一族,這個模式甚為貼心。

    歐洲各大車廠以SUV車型作為第一部電動車,Audi有e-tron,平治有EQC,Jaguar有I-Pace,在如今SUV當紅的世道下,自然是萬全之選。在不久的將來,電動車愈出愈多,愈來愈大眾化,「電動車」將不再是新事。車廠要突圍而出,大概除了要在馬力、續航力或乘坐質素方面尋求突破之外,更重要是堅持自己的品牌態度,不盲目跟從潮流。始終,當部部車都是電動車的時候,大家還是會還原基本步,購車的考慮不單止再只限於設計是否很「電動」,而是作為一部車的整套package。

    尾箱容量有660至1,725公升,隨車附送小型收納箱。 \

    原文來自《TopGear極速誌》 2019年11月 第134期

    Audi e-tron 55 quattro規格
    電池容量:95kWh
    馬力:355匹
    扭力:57.2kgm
    傳動:四輪驅動 單速波箱
    0-100km/h:5.7秒
    極速:200km/h 
    體積:4,901 x 1,935 x 1,629mm
    車重:2,565kg
    續航距離:359-417km(WLTP)
    售價:$1,188,600

    The post Audi e-tron 55 quattro<br/>電動Q?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https://www.topgearhk.com/2019/11/05/audi-e-tron-55-quattro%e9%9b%bb%e5%8b%95q/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