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hk136 – TopGear https://www.topgearhk.com 極速誌 Mon, 20 May 2024 02:54:24 +0000 en-U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4.9.1 長期測試Michelin Pilot Sport 4S https://www.topgearhk.com/2020/11/14/%e9%95%b7%e6%9c%9f%e6%b8%ac%e8%a9%a6michelin-pilot-sport-4s/ https://www.topgearhk.com/2020/11/14/%e9%95%b7%e6%9c%9f%e6%b8%ac%e8%a9%a6michelin-pilot-sport-4s/#respond Mon, 20 May 2024 02:52:29 +0000 https://www.topgearhk.com/?p=24067 var imageItems = [{"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11\/TGHK136146_DSC02250-1.jpg","w":"900","h":"135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11\/TGHK136146_DSC02308-1Q.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11\/TGHK136146_IMG_2106.jpg","w":"900","h":"899","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11\/TGHK136146_IMG_9658.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11\/TGHK136146_table.jpg","w":"900","h":"399","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11\/TGHK136146_IMG_1332.jpg","w":"900","h":"675","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11\/TGHK136146_IMG_1327.jpg","w":"900","h":"675","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11\/TGHK136146_DSC07347.jpg","w":"900","h":"600","title":""}]

可能大家都會有這感覺。每次換上新輪胎,自己的車都像開心了似的。今次換上Pilot Sport 4S,不知何解,[.....]

The post 長期測試</BR>Michelin Pilot Sport 4S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 vrrealtours.com zovirax
  • cheap australia amoxil online
  • diflucan indivia-australia.com.au
  • order cipro
  • cipro pratapsimha.com
  • yachalhouse.org generic proscar online
  • 可能大家都會有這感覺。每次換上新輪胎,自己的車都像開心了似的。今次換上Pilot Sport 4S,不知何解,連我自己都特別開心。

    Words: Edmond Lau / Pictures: Au Yeung Kwok On & Edmond Lau & Manufacturer

    2017年,米芝蓮以Pilot Sport 4S取代過往的Pilot Super Sport, 另一款Pilot Sport 4則取代Pilot Sport 3。感覺上,3升到4,是升級,Super Sport改為4S,不似升級,反而像降了班的感覺。如果不計那些像Cup 2之類的半track day tyre,過去Super Sport是米芝蓮行街輪胎之中的最頂級產品,轉為4S之後,聽名字時卻少了這種感覺。用了不到九百公里,這款輪胎確實是高級產品,都是屬於ultra high performance tyre(UHP),我覺得它值得多拿一個U,即ultra ultra high performance。

    輪胎都是很神秘的,輪胎內的結構可以拆解,但compound的成份卻是化學程式,都是商業秘密,我相信是極難拆解的。我也參加過很多輪胎產品的發布和測試活動,廠方都以各式各樣的圖表講解新輪胎如何不一樣,老實說通常我都是一頭霧水。我們能看到的是胎紋的設計,像4S,胎面共有四條縱向排水坑,粗幼不一,內側的較粗,外側的兩條卻有不同設計,這個較為罕見。另外,橫向排水坑的設計十分特別,尤其是內側部分,橫向排水紋像用生果刀輕輕掂一掂便了事,坑紋短而淺,這種花紋似是為了乾地多於濕地似的。不過,4S的設計內側和外側除了有不同胎紋之外,連compound都不一樣,外側是負責乾路抓着力的,混合了兩種compound的合成橡膠,內側用料和設計則為了濕地表現,compound也是不一樣,還混合了矽膠。歐洲輪胎廠都會找TÜV SÜD做獨立測試,PS4S在乾路的煞車距離(100-0km/h)比馬牌SportContact 6、石橋S001都要短,成為測試中共六款輪胎的冠軍。濕路煞車距離(80-0km/h)也是一樣,但比亞軍的SC6只短了0.1米。耐用性方面,PS 4S又是冠軍,更是同場比拼對手之中唯一能跑超過50,000km的輪胎。當然,官方資料一定會刊登最有利自己的數據。我在網上再看了其他傳媒關於4S的測試或比拼,大概而言,它的乾路表現是一流的,因為contact patch變化不大,也不易受高溫影響,這可能跟4S的輪胎內織層結構中有所謂的hybrid belt有關,它混合了aramid(一種有用於防彈衣的材料)和尼龍,特性就是能抗高溫,也有很強彈性,另外,胎面本身有很強回彈性、不易受壓變形的compound,所以轉向和持續拐彎時能保持最大的道路接觸面和抓着力。濕路表現方面,就有不同說法,有指它是同場比試最好,也有指它是第二名。這個我還不敢說,因為香港還未到雨季。

    雖然我只用了很短時間,但第一個感覺已十分好。首先,它的胎噪不高,準確點說是不滋擾。我們量度出來的分貝值,4S的數值未算特別低,但坐在車內,連同我的同事也說,這款輪胎似比較寧靜。對的。我每天開車走相同的道路,每次入隧道都要不自覺地調高收音機聲量,用4S後我便不用了。這輪胎發生的聲音十分平穩而頻率變化不會大起大落,人在車內會較舒適一點。輪胎壁的結構都是硬淨的,跟P Zero有點相似,比Eagle F1 A3卻軟一丁點。最大的感覺還是乾地的抓着力,實在是超出我想像。我買了現時這輛車之後,連同原裝的Continental ContiSport Contact 5,總共試用了五款輪胎,唯獨PS4S是令我覺得265匹原裝馬力未能完全發揮它的性能,不是說其他四款輪胎不好,只是4S的抓着力實在有點超出過去我試過的同級輪胎,每次入彎出彎,我都覺得這款輪胎還剩餘很多抓着力,換個說法,是你可以再去得盡一點,同一條荃錦公路,我跑了好幾遍,4S總是很從容,似嘲笑着我的。另外,換了輪胎後,我立即覺得軚盤重量高了,這跟胎面面積、抓着力和輪胎結構有關,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令到轉向反應不夠輕快,但我相信還是有不少人喜歡這感覺,我自己便不抗拒。現在,只是測試的開始,據我一位做輪胎店朋友說,PS4S濕地很好,而且相對來說是耐用,到我用到過一萬公里後,寫最終用家報告,到時候告訴大家它的濕地表現和耐用性是怎樣。總而言之,PS4S是一款很好的輪胎,不夠三百匹的汽車用它的話,部車會表現穩如泰山,如果你是很着重grip,車的馬力又在三四百匹之間,應該很夠用。

    開始測試日期:11/2019
    已行走距離:890km
    輪胎尺碼:235/35ZR19 91Y
    售價:約$1,800

    初步數據
    輪胎:Michelin Pilot Sport 4S
    外側胎紋深度:5.7mm
    中央胎紋深度:7.4mm
    50km/h混凝土路行車噪音:90dB
    80km/h柏油路行車噪音:101dB

    4S的輪胎內框像舖了一層膠,看來很光滑的,我從未見過這種設計,據知售價比4S便宜的同廠輪胎沒有這種設計。4S胎噪較低,可能跟這設計有關係。

    輪胎外內兩側用不用物料,坑紋設計也不一,外側(圖右)是針對乾地,內側是濕地,但內側橫向坑紋設計卻不似極有利於排水。

     

    一萬公里之後

    用了超過一萬公里,我還未看到PS4S的抓着力有何變化,也沒發現從前試過幾款輪胎常有的問題。

    大家看看圖表,一萬公里後,前輪胎的磨損在12-16%之間。我查看過近幾年我試的幾款輪胎,同樣的測試里程後的坑紋深度,PS4S未算特別耐磨,但損蝕也不是最多的一款,即就耐用性而言,它算是中庸。像PS4S這類偏高性能的輪胎,重點在於抓着力和濕路表現,胎面耐磨度反而不是至關重 要,現在,它的胎面損磨在中上水平,很不錯。

    乾路抓着力而言,我相信它有點下降的,但仍然是極輕微,輕微到像我這類不是經常去「飛」的人而言,抓着力仍很強。那麼,為何我覺得「有點下降」?剛換上PS4S時,我覺得它的抓着力實在強,我的車馬力265匹,動力對它來說有點「小兒科」。當然,每天跑相同的路,拐相同的彎角,抓着力那麼強大,固然令人信心大增,這不是壞事。但一萬公里後,胎面有點磨損了,反而覺得現在更美妙,或者我這樣形容吧,剛用新胎時,PS4S提供的乾路抓着力比我需要的多了30%,用了差不多一年後,現在這個surplus回落到15-20%,是跌了一點,但不用發「盈警」,仲有不少貨在手,我覺得更好。

    另一個值得留意的是輪胎噪音,用了差不多一年,輪胎噪音沒有多少升幅,只在柏油路上多了不到3%的胎噪,增幅之少可以視為測試誤差而已。做完測試後,我把前後輪甩下來對調,發現中間坑紋的一些小側紋已消失了,另一些小坑的傾角也磨去了不少,這些細微設計通常用於抑壓胎噪和排水。胎噪沒怎樣增加,但那些坑紋卻有明顯損耗,我也想不到米芝蓮是如何做到。總之,就抑壓噪音而言,我覺得它很厲害,如果同樣以一萬公里距離來看,胎噪之低,我給它冠軍。

    還有一個沒怎樣改變的是胎壁的軟硬度,雖然使用時間不長,但因為我用的輪胎扁平率是295/35,是薄的。我之前試的一些輪胎,胎壁會隨時間變硬,用得大半年之後,必須調校胎氣壓力,PS4S不用。在網上的評論說,米芝蓮輪胎的胎壁不夠硬,對的,若果是玩車很講究的人,經常去「飛」的人,PS4S甚至Cup 2的胎壁都未必及得上一些專門用作「飛」的輪胎,但我buy米芝蓮這設定,無論PS4S或Cup 2,其實都是街胎,應該要有較強路面適應性。總之,一年下來,我不用調校輪胎氣壓,舒適性保持得很好。

    我反應覺得一萬公里後損耗,PS4S的濕路表現跌幅較易為人察覺。它不是變得差了,而是有點不一樣,在路面積水多的情況,問題不明顯,但雨後路面半濕半乾,又或濕多乾少的情況,我覺得抓着力有點下跌,過彎時的實在感稍有下降。這不是奇怪事,PS4S是高性能輪胎,同類輪胎通常沒有太多有利於這種半濕半乾的排水小紋。最重要是我開車時,清晰感到抓着力變化,讓自己知道應怎樣做。

    開始測試日期:11/2019
    已行走距離:10,000km
    輪胎尺碼:235/35ZR19 91Y
    售價:約$1,900

    10,000km後前輪胎(左)與後輪胎(右)對照,前輪中央位置膠塊的細小斜紋被磨掉,內外側的排水坑中的傾角位亦有改變,但檢查過後膠塊沒龜裂或明顯老化。圥

     

    The post 長期測試</BR>Michelin Pilot Sport 4S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https://www.topgearhk.com/2020/11/14/%e9%95%b7%e6%9c%9f%e6%b8%ac%e8%a9%a6michelin-pilot-sport-4s/feed/ 0
    Mazda3 2.0 i-Plus尋新放大鏡 https://www.topgearhk.com/2020/01/29/mazda3-2-0-i-plus%e5%b0%8b%e6%96%b0%e6%94%be%e5%a4%a7%e9%8f%a1/ https://www.topgearhk.com/2020/01/29/mazda3-2-0-i-plus%e5%b0%8b%e6%96%b0%e6%94%be%e5%a4%a7%e9%8f%a1/#respond Mon, 20 May 2024 02:52:34 +0000 https://www.topgearhk.com/?p=18553 var imageItems = [{"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1\/DSC_3717.jpg","w":"900","h":"5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1\/DSC_3790.jpg","w":"900","h":"600","title":""}]

    全新的一代,卻暫時用舊引擎,放大鏡要扭到幾多倍才找到新線索? WORDS:歐陽國安 / PICTURES:SA[.....]

    The post Mazda3 2.0 i-Plus<br/>尋新放大鏡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全新的一代,卻暫時用舊引擎,放大鏡要扭到幾多倍才找到新線索?

    WORDS:歐陽國安 / PICTURES:SAM FONG

    雖說是全新一代,但打開引擎艙,那個膠蓋仍然閃着Skyactiv-G字樣。同事Edmond Lau一早報料,他在德國試駕的Mazda3,其全新Skyactiv-X引擎膠蓋及底下那副集柴油與汽油原理於一身的奇趣引擎,暫時不會吹襲香港五十公里內範圍。這個預測果然準確,在香港試得到的Mazda 3引擎還是上一代,馬力、扭力和油耗頂多差一角幾毫。

    那麼有甚麼是新?有甚麼可以告訴大家它並非小改款的Mazda3揭背版?據Edmond表示樣子是新、C柱造型是新、尺寸是新(矮30mm兼短10mm)、輪軸距是新(加長25mm)、後懸掛亦是新(多連桿改成扭力桿)、車架和車身隔音力提升也是新。但我最關心的反而是我這篇文章,有甚麼東西可以是全新?有甚麼是Edmond未寫過的?

    有,因為受當時試車時間和地點所限,他還未確定此車的駕駛感。新的體積加新懸掛在操控上有得還是有失,對這部車來講很重要,日本沒有太多部揭背車仔像上代Mazda3那麼跑得下。試車後我的想法是在80km/h或以下(這個數字只是大概),新車的動態比得上歐洲好些揭背車豐富,其左右傾側及前後俯仰的動作、壓縮及回彈以至吸震筒前中後段的軟硬度分布,與歐洲揭背A-B可說鬥到難分難解。換句話說,懸掛不像一般日本方盒子車仔,活像一張彈簧床之外,四隻腳是用綿花糖構成。所以我從來不明白為何那麼多車友要把實用取勝的Honda Jazz偽裝成跑車,大輪圈大尾翼大尾喉再加貼紙,品味之低等如在氣溫二十度時幫狗隻穿上保溫衣,成功彰顯人類對那部車或者動物本質的不了解。日本揭背車仔必須要改裝的話,倒不如改Mazda3。當然計我話當今沒有哪一部車是要改裝的。

    Mazda之所以成為本刊車廂建築大選的常客,原因不外乎是採用基本建築材料,卻堆砌出高格調不浮誇的生活空間。
    此乃主畫面,在花厘花碌又紅又綠的官能年代,誰夠膽宣揚Bauhaus功能美學主義?

    當這部車在80km/h以上(又是大概的數字),則會開始與歐洲車稍稍顯露出分別。軚盤偶然會輕一輕,頭轆與路面之間的抓着力關係好像未算情比金堅,同時入彎的銳利度還有待磨練。反之Audi A3、Mercedes-Benz A-ClassVolkswagen Golf等百多匹的揭背在同一車速,卻能大聲地向司機發放出「你即管再放馬過來啦」之類的自信,駕駛者會知道底盤的能耐離懸崖邊還有十呎遠。是Mazda 3的輪胎力有不逮嗎?有可能,Bridgestone Turanza取態無疑是日用性為尚,唯215/45R18鞋碼套於165匹的自然吸氣揭背車腳板,彎路防跣力應不會太過薄弱吧。所以不知是懸掛的火喉還未十足,還是頭軸的差速器調校並非以速度取向,還是有別的原因。另外要再講講新一代的G-Vectoring Plus,入彎時會自動施展類似trail braking的技藝,出彎時外側車輪則會輕輕制動以拉直車身,它們的效用是……事後讀到規格表才知其存在。對了,為甚麼不索性像一般車廠,制動內彎車輪來提升彎中指向性那樣簡單又見效呢?這點我也答不上。

    動力方面,上代2.0 NA引擎和六速自動波的特質,一件不漏地於新一代展現。Edmond所試的Skyactiv-X已經是全新引擎,但據知所交出的動力與油耗兩份功課,與上代Skyactiv-G也是非常近似,今次我在香港試的舊款Skyactiv-G可想而知更加同上代一模一樣。只消稍為上斜又或輕點油門,引擎要不直接扯上高轉,要不透過降擋來扯上高轉,可想而知引擎每次要增大輸出,皆像廣播劇一樣憑誇張的聲音來交足戲,但身體的動作卻始終有限。至於自動波箱相對上好過日本車仔愛用的CVT,但每次轉檔動作之間所產生的空隙比較明顯,活像一個時間的小峽谷。因此新車的全套動力系統,由效能以至機件的運作流暢度,不比歐洲1.0三汽缸turbo加普通的7速自動波強,可惜,只能再一次感慨Mazda的動力與車架的配搭還是衣不稱身。

    倒是在尋求行車高級感時有所得着。後座的路面凹凸感竟然與前座相距不遠,前座的凹凸感又與A-Class這類高級hatch相距不遠。在定速巡航時車廂噪音水平,基本上又同A-Class近似,即是胎噪為主,音量要視乎路面狀態而定。車廠今次在車架加裝了更多吸震物料,因此車身諧震更少是應該。另外停車怠速時車廂、軚盤以至波棍的震動更加接近於零,比好些歐洲車更沉着。

    車身雖長,但空間卻不知被誰偷走了。
    Skyactiv-X在港獻藝之前,先由Skyactiv-G為大家暖身。

    車身體積和輪軸距的數字變化無論是怎樣,車廂都與闊落無緣。歐洲小型揭背車之中,近4.5米車長差不多已是最大部了,A-Class也只不過4.4米,但人在新Mazda3之中視覺卻好比活於Volkswagen  Polo。連司機位都嫌細,天花板太過矮,令我罕有地坐在前座都想打開天窗的太陽幕,儘量讓陽光把車廂粉飾得稍為開揚。後座以我來講膝位有五吋,它的車身長度有不少被車頭所佔據,而且側窗尺寸為求造型,透光不足。

    這間車廠最珍貴之處是行事不跟風,造型設計以至駕駛感有自己的一套。唯其他日本廠近一兩年陸續搬出Subaru Forester e-Boxer、turbo版Nissan Qashqai,又或e-Power等新名字;歐洲那邊的mild hybrid愈出愈勁、操控和舒適性一代強過一代,大家都在明顯進步中。Mazda3的全新一代無論新舊引擎版本,在實際效率上看來沒有學業猛進,操控和實用性還未大展鴻圖,看來車廠必須再尋找一下未來新方向。

    原文來自《TopGear極速誌》 2019年12月 第136期

    Mazda3 2.0 i-Plus規格
    引擎:1,998c.c.直四
    馬力:165匹/6,000rpm
    扭力:21.7kgm/4,000rpm
    傳動:前輪驅動 6前速自動波 
    體積:4,460 x 1,795 x 1,435mm
    油耗:16.1km/L
    售價:$259,990

    相關影片:Mazda3 Skyactiv-X是driver’s car嗎?

    The post Mazda3 2.0 i-Plus<br/>尋新放大鏡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https://www.topgearhk.com/2020/01/29/mazda3-2-0-i-plus%e5%b0%8b%e6%96%b0%e6%94%be%e5%a4%a7%e9%8f%a1/feed/ 0
    Honda Civic RS本田大救星 https://www.topgearhk.com/2020/01/06/honda-civic-rs%e6%9c%ac%e7%94%b0%e5%a4%a7%e6%95%91%e6%98%9f/ https://www.topgearhk.com/2020/01/06/honda-civic-rs%e6%9c%ac%e7%94%b0%e5%a4%a7%e6%95%91%e6%98%9f/#respond Mon, 20 May 2024 02:52:39 +0000 https://www.topgearhk.com/?p=18353 var imageItems = [{"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2\/TGHK136_Garage_Civic-RS19.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2\/TGHK136_Garage_Civic-RS47.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2\/TGHK136_Garage_Civic-RS55.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2\/TGHK136_Garage_Civic-RS64.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2\/TGHK136_Garage_Civic-RS62.jpg","w":"900","h":"600","title":""}]

    Honda Civic車系今天已在香港消失,想當年它是拯救本田四輪車業務的明星。 WORDS: EDMOND [.....]

    The post Honda Civic RS<br/>本田大救星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Honda Civic車系今天已在香港消失,想當年它是拯救本田四輪車業務的明星。

    WORDS: EDMOND LAU / PICTURES: EDMOND LAU & VIEDO TEAM / 鳴謝:光棍會

    我們向朋友借來1975年的Honda Civic RS,拍攝一輯影片,大家可以在我們的YouTube頻道看到。因為拍攝這影片,不得不重溫一次本田的歷史。本田宗一郎確實是非凡人物,沒有工程學歷背景,卻憑自學和進修,創辦了本田這個牌子。從開始時善用戰後剩餘物資製作引擎驅動的單車,到後來電單車事業如日中天。之後,開拓四輪車業務,卻不是一帆風順,早期都是在造小車,用的是電單車引擎,到後來投資愈來愈大。本田宗一郎的眼光、固執和信念,當然是本田成功的要素,但也是一些事件的失敗源頭。就好像當年本田進軍F1賽車,他堅持整部車都要用自家製零部件,車隊經理卻堅持要用當時一級方程式賽車都用的化油器,兩人最終大吵,而本田F1雖有速度,卻經常因故障退賽,最終車隊經理差不多是以死相諫之下,用了其他廠家的化油器,馬上拿得了名次。

    TopGear YouTube頻道:https://bit.ly/2Xun6RY

    同樣地,在Civic出現之前,本田的N360和H1300都是投資甚大的車型,卻因為太過堅持工程要點而忽略消費者的心態,生產成本昂貴之餘,亦令車輛常有一些消費者不喜歡的地方。Civic在開發階段,本田董事會已有建議,若這型號的銷量仍然不行,本田應該考慮退出四輪車市場。就在開發這車時,本田宗一郎已不常參與車廠的日常運作,但因為他是創辦人,是神一樣的地位,所以很多事情還是會向他「滙報」,特別是工程設計的工作,他是最感興趣的。開發Civic的工作,是關乎到本田四輪車的存亡,所以負責的總工程師十分小心,更大膽地起用兩組工程師同時構思Civic的設計,一組是年輕工程師,另一組是四十歲左右的工程師,出奇地兩組工程師團隊出來的想法十分接近,前輪帶動、揭背車型,迎合了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日本中產階層冒起。總工程師在整個開發過程中,有點刻意避開本田宗一郎,但來到最後階段,還是要見董事局的。Civic的後懸掛設計是全獨立懸掛,但他深知本田宗一郎很堅持後軸用非獨立懸掛,因為剛性高、生產簡便、效果也很好。在會議中,宗一郎果然對這設計嗤之以鼻,工程師據理力爭,但面對的是車廠「神」一樣的人物,最終車廠的第二把交椅人物河島喜好(他是接替宗一郎的本田第二任社長),說了一句,既然他堅持這是最好的設計,不如讓他放膽去做一次。本田宗一郎還是似不太相信,只拋出一句:你便去試試看罷。

    香港代理合群也曾經引入第一代Civic,但是五門版本,當年最便宜型號賣$29,900。在1978年之後,即第二代Civic,代理就有引入過三門版本,當年賣$39,900。在1992年,合群引入Civic 1.6 PGM F1電子燃油噴注DOHC 16嘩佬VTEC,160匹,當年賣價$199,800。
    普通版Civic在5,000rpm輸出最大馬力,RS版則是6,000rpm。

    結果,Civic推出後大賣,因為設計迎合到當時年輕家庭的需要,車身輕,馬力足,乘坐空間也很好。到後來,推出了CVCC引擎,可以使用有鉛或無鉛汽油,更毋需催化器,正值那時候美國和日本政府都嚴厲要求汽車減低排放,以改善城市的空氣質素,Civic的CVCC型號在美國大賣,加上耗油量確實低,口碑十分好,新車銷量更好。此外,這技術更被多間車廠看中,紛紛要求同本田合作,當中包括豐田。事實上,本田宗一郎在1973已退休(六十七歲),但他仍然十分緊張車廠的事情,有一件事還是值得一寫的,就是當時的本田最高管理層的要員,曾不諱言地問宗一郎:「你想繼續擔任本田的主席,還是做本田的工程師?」宗一郎想了一想,回答「主席」。自此,他真的站在一個較為抽離點的位置了。當他正式退休時,他更花了很長時間,巡迴日本全國所有本田代理商,向他們的所有員工道別。網站上有一段他向員工道歉的影片,他說自己令他們有過不好受的日子。看得人笑中有淚。

    說完了Civic如何成為本田四輪車的救星,我們回到這車。向朋友借來的這部Civic RS,是他早年在日本買回來,當時的狀態已十分好,不用怎樣打理,他只把原本裝在前緩撞桿的外加式霧燈拆去,因為他覺得那不是太原裝。買了幾年,他一有空便會開出去跑跑,機件問題不多,唯獨是車身出現點點銹蝕,這也是早期本田汽車常有的問題。事實上,造Civic時,工程師的目標是車身一定要輕,所以車身鋼材比同時期的日本車薄了一點點。如果看1972年推出的普通版Civic,配1.2公升54匹四汽缸引擎,車重只有六百多公斤,至於今次試的RS版,馬力是76匹,極速達160km/h(都幾難想像的),比普通版多了15km/h,但重量稍增加至705kg,比起第一代Lotus Elise重6kg。重量提升,是因為RS版改用了雙化油器,活瓣凸輪角度改了,還有排氣和活塞都做了點改動,另一重要改變是波箱,由普通版的四前速改為五前速。不得不提的,是RS這個叫號,它並不是我們現今認識的高性能、輕量化,RS在那時候的Civic裏,意思是「Road Sailing」,即是跑得輕鬆自在點,速度高一點。而且,這車的生產只在1974至1975之間,生產了兩萬部左右。所以,就算在今天的日本,這車的叫價並不便宜,三十萬多港元左右。

    行車里程統計錶在車頂,加上車廂燈,整個設計就似飛機。

    坐下去就感到椅內那些彈弓在彈下彈下,很典型的七十年代設計。
    圖中右邊的冷氣泵十分巨型,有原廠冷氣也是RS型號的一個特點。

    四十多年後再試這車,沒想到這副引擎的反應還是有點衝勁,馬力雖不大,但放在那麼輕的車身上,七、八十公里的車速可謂輕而易舉,這實在是我意想不到的。只是用化油器的車,要經常清洗和調校,再加上它都有四十多歲,試車當日總覺得它輕微窒油,不是大問題,洗洗調調便沒事。當引擎愈往高轉,到達五千多的時候,我確實未想到它還是那麼有力、那麼勇於往上衝。另一個意外驚喜,是懸掛的表現,在山路上來回跑了兩次,這Civic RS的road holding比我想像的要強,浮下浮下的懸掛卻能有效把輪胎壓在路上,而且能經常保持到最大的contact patch,我當然開得不會很快,但已經感覺到這車的懸掛設計「有料到」。老實說,它雖叫RS,但仍然是很平民的用車,我沒要求它有很強性能,它不是跑車,但以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平民車來看,這種road holding效果,我相信在那個年代很討人歡心,簡直是driver’s hatch的代表作。

    我在直路上踩住高轉速經過,借車的朋友和同事們都說,沒想到它還有那麼動人的叫聲,我在車內反而只覺引擎和排氣聲很大,速度不是重點了,開着一部七十年代的本田車,還要是那麼具代表性的Civic,比我年紀更大的人,看到這車,一定記得美好的七十年代,記得這車。在新界開着這車走來走去,就算在郊區偶然遇到陌生中年人,他們都忍不住同我們聊聊這車。香港本田代理曾經發售過第一代Civic,也是香港經濟起飛,不少人開始有能力買車的時代。我開着這車,感觸良多,它是今天罕有的古董車,更重要是它能勾起像我這種年紀的人很多的回憶,不一定直接跟Civic有關,卻是那時代生活的零碎回憶,那時候的天台學校,街邊的小販檔,沙塵滾滾的波地,那是個生活還未算很富裕,卻是無憂而有憧憬的年代。

    原文來自《TopGear極速誌》 2020年1月 第136期

    1975 Honda Civic RS規格
    引擎:1,169c.c. 四汽缸OHC
    馬力:76匹/6,000rpm
    扭力:10.3kgm/4,000rpm
    傳動:前輪驅動 5前速棍波
    極速:160km/h
    重量:705kg
    體積:3,650 x 1,505 x 1,320mm

    The post Honda Civic RS<br/>本田大救星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https://www.topgearhk.com/2020/01/06/honda-civic-rs%e6%9c%ac%e7%94%b0%e5%a4%a7%e6%95%91%e6%98%9f/feed/ 0
    topgear top 9驚人變化球 https://www.topgearhk.com/2019/12/30/topgear-top-9%e9%a9%9a%e4%ba%ba%e8%ae%8a%e5%8c%96%e7%90%83/ https://www.topgearhk.com/2019/12/30/topgear-top-9%e9%a9%9a%e4%ba%ba%e8%ae%8a%e5%8c%96%e7%90%83/#respond Mon, 20 May 2024 02:52:44 +0000 https://www.topgearhk.com/?p=18380 var imageItems = [{"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19\/12\/TGHK136_Trending_Top9_S19_4569_fine.jpg","w":"900","h":"600","title":""}]

    帶大家睇睇車壇上一些震撼人的事情。 保時捷電動暴發戶 Porsche無懼於作出一些惹人爭議的決定地氈式轟炸打亂[.....]

    The post topgear top 9<br/>驚人變化球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帶大家睇睇車壇上一些震撼人的事情。

    保時捷電動暴發戶

    Porsche無懼於作出一些惹人爭議的決定地氈式轟炸打亂車迷算盤,不過他們宣示品牌正式進入電氣時代的電動Taycan,肯定會令純粹主義者呼天搶地淚濕他們的保時捷車主會員polo恤,直到……嗯,也許試過車後會破啼為笑吧。

    The post topgear top 9<br/>驚人變化球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https://www.topgearhk.com/2019/12/30/topgear-top-9%e9%a9%9a%e4%ba%ba%e8%ae%8a%e5%8c%96%e7%90%83/feed/ 0
    Audi A7 45 TFSI quattro着潮裝 https://www.topgearhk.com/2019/12/03/audi-a7-45-tfsi-quattro%e7%9d%80%e6%bd%ae%e8%a3%9d/ https://www.topgearhk.com/2019/12/03/audi-a7-45-tfsi-quattro%e7%9d%80%e6%bd%ae%e8%a3%9d/#respond Mon, 20 May 2024 02:52:49 +0000 https://www.topgearhk.com/?p=18542 var imageItems = [{"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1\/DSC_2228.jpg","w":"900","h":"5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1\/DSC_2190.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1\/DSC_2210.jpg","w":"900","h":"135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1\/DSC_2214.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1\/DSC_2222.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1\/DSC_2218.jpg","w":"900","h":"600","title":""},{"src":"https:\/\/www.topgearhk.com\/wp-content\/uploads\/2020\/01\/DSC_2185.jpg","w":"900","h":"600","title":""}]

    大家都知道Audi A7與A6骨子裏是同一部車,只是外貌上有所不同,A7就是穿了潮流服飾的A6。 WORDS:[.....]

    The post Audi A7 45 TFSI quattro<br/>着潮裝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大家都知道Audi A7與A6骨子裏是同一部車,只是外貌上有所不同,A7就是穿了潮流服飾的A6。

    WORDS: FREDERICK WONG/ PICTURES: SAM FONG

    Audi A7前,我讀了自己上期(135期)測試A6 Avant的車評,一邊讀,一邊想:「其實將這篇文直接複製一次便可以了,讀者不會察覺吧」。講笑,我當然不會這樣做,但苦惱來了,就是A7還有甚麼好寫?你可能會問,A6A7有這麼相似嗎?TG同事(即TopGear同事,不是Tear Gas或某通訊平台)曾替A6 55 TFSI quattro及A7 55 TFSI quattro作同埸測試,嘗試找不同,結果在性能表現方面幾乎找不到任何差異。其實除了樣子,車身體積是有點分別的,A7體積為4,969 x 1,908 x 1,422mm,A6是4,939 x 1,886 x 1,457mm,至於Avant版,就是高度多少少至1,494mm,其餘無分別。即是A7長和闊一點,矮一點,分別只有這一點點。

    今次這部Audi A7 45 TFSI quattro對比A6 45 TFSI quattro,動力心臟一模一樣,引擎都是2.0公升直四turbo,同樣有245匹馬力和37.7kgm扭力,皆配7前速S tronic雙離合器波箱,所以動力輸出感覺與A6 Avant沒有分別,亦是那種不會拳拳到肉,但動力分配平均、力量傳輸積極爽快、毫不拖泥帶水的表現,即使大腳油,也不會發出煩擾的機械噪音,因為隔音同屬上乘級別。不只引擎聲,路噪和外來聲音也被隔絕得很徹底。

    車廂設計當然都是倒模出來,不過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整體豪華科技感十足。上次已讚過,現在不厭其煩再讚一次,中控台雙輕觸式熒幕真的帶來了陣陣高級味道。試A6 Avant時我不太滿意熒幕敏感度,因為按下去總是只得聲效和震動,卻無執行指令,後來才知可轉成像一般平板和智能電話那樣一掂即有的模式,因此我今次醒目了,一上車便馬上更換成這設定,之後整個試車期間也不覺有任何問題。車內唯一找到的分別是後座頭部空間,基於sportback設計,車尾頂部提早向下發展,蠶食了乘客頭頂位置,這是無可避免的事,但有點意外是身高183cm的我居然沒有頂頭,只不過髮尖碰着車頂而已,以一部sportback來說頗為難得,加上膝頭及肩膊空間足夠有餘,坐在後座的確幾舒服。上文提過A7和A6 Avant的體積數字分別不大,當中差異會影響駕駛感嗎?答案是不會,至少我試不出有何分別。走在山路,車體彷彿縮細了,尾巴動態與車頭同聲同氣,配合招牌quattro,可以靈活輕鬆地游走彎路。等等,我好像找到一點分別,不知真的有別,還是錯覺,懸掛在猛烈過彎時的下沉幅度似乎少一些。恕我無法驗證當中是否真的有差,因為分別就是如此輕微,除非同場測試兩部車,每部各自劈幾個回合,才可能證實。還有一點想講,就是A7的軚盤輕得過份,而且沒有太多路面資訊傳送至駕駛者雙手,令人無法憑軚盤感受前輪極限,每次轉彎就是虛無飄渺。不過這並非A7的專利,因為幾乎所有Audi也是這樣,好處是在市區慢慢開會覺得幾靈活敏捷,所以不要開太快吧,平順斯文地開才能展現它豪華舒適的個性。

    我嘗試思考為甚麼要買A7,而不是靚爆鏡的A6 Avant。我想「型」應該就是他最大的賣點,首先sportback已經是潮流造型,車尾設計配合一字尾燈,感覺有點像外星船,這感覺是A6沒有的。只是A7 45 TFSI比A6 Avant 45 TFSI貴三萬元左右,那份「型」值不值這價錢,便見仁見智了。

    車尾有個手動太陽簾

    原文來自《TopGear極速誌》 2019年12月 第136期

    Audi A7 45 TFSI quattro規格
    引擎:1,984c.c.直四turbo
    馬力:245匹/5,000-6,500rpm
    扭力:37.8kgm/1,600-4,300rpm
    傳動:四輪驅動 7前速S tronic 
    0-100km/h:6.2秒
    極速:250km/h
    重量:1,890kg
    體積:4,969 x 1,908 x 1,422mm
    油耗:6.4–6.8L/100km
    售價:$698,800

    The post Audi A7 45 TFSI quattro<br/>着潮裝 appeared first on TopGear.

    ]]>
    https://www.topgearhk.com/2019/12/03/audi-a7-45-tfsi-quattro%e7%9d%80%e6%bd%ae%e8%a3%9d/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