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LAREN ELVA<br/>就讓一切隨風 - FEATURES - TopGear

ADVERTISEMENT

FEATURES

McLAREN ELVA
就讓一切隨風

Top Gear Team Published: 06 Sep 2021

不設擋風窗的超跑到底是至高樂趣,還是銀樣蠟槍頭呢?各位朋友,答案就在Elva身上。

Words: Pat Devereux / Pictures: James Lipman / Translation: Tony

我最早得到的珍貴財物,是一部遍體鱗傷的麥拿侖M-Series Can-Am模型車。車身類似翠綠色,扁似一個裝有金色車輪的火柴盒,身上完全沒有擋風窗。我會在家中的虛構賽道上讓它橫衝直撞,沿着書櫃腳一擦而過,在沒有中央暖氣的約克郡農舍以側滑姿態飄過參差不齊的石地板,嘗試從中進一步理解這部外形古怪的賽車,想像駕駛這樣的無敵汽車掠過彎角會有甚麼滋味,會聽到怎樣的聲浪。

當時年僅五歲的我當然不大可能找到答案,然而麥拿侖賽車在1960年代中橫掃頒獎台的黑白影像(我們居住的村莊可沒有彩色電視),自此便與那年夏天因為玩「靈犀一指接稻草叉」而留在腿上的疤痕長伴我左右。如今重溫這些經典麥拿倫M型賽車,仍然會覺得它們好像極盡粗糙凶險之能事;所有像樣的賽車本該如此。可是想親身駕駛一下嗎?大概永遠無法如願。

光顧汽車餐廳無遮無擋好到極,不過手持薯條風馳電掣的話,只能說一聲祝君好運。
「這是有生之年一圓Can-Am駕駛夢的最後機會」

抑或不然呢?新型麥拿侖Elva正是為此而來。對我這種着迷於時速400公里的懷舊老頑童以及一兩位無可避免總是十分講究實用的網紅來說,Elva就像把你和自己最心愛的東西綁起來放進暖朱古力中蘸呀蘸。按官方正式說法,這是麥拿侖Ultimate Series的第五件作品,是1994年老前輩F1超跑、魔神P1、搗亂物理的Senna和長尾巴Speedtail的胞弟。不過非正式地說,我覺得最重要是它用現代手法重新演繹麥拿侖Can-Am賽車,讓我得到一個最後機會在有生之年一圓駕駛這些尤物的好夢。

Elva的核心主要由Senna的機件和電氣系統構成,同樣搭載了那副驚世駭俗的804bhp雙渦輪增壓V8,煞車同樣使用Senna那套動用了燒結碳纖維和輕量化鈦合金卡鉗活塞(每個角落的懸掛因此削減了1kg負擔),威力足以一口氣煞停地球的貨色。懸掛本身直接固定於Senna碳纖維底盤上,感情豐富又高明的多模式電動液壓系統則經過重新調校。拜這些功夫所賜,本來已經出神入化的技術規格現已瞄準Elva獨有的奇幻境界變得更加洗練。

隨着輕如無物的車門以近乎垂直的角度向上翻開,你首先要跨過汽車史上最寬闊的門檻之一,在擱腳槽站穩雙腳之後就可以弓身跌坐進碳纖維桶座。車手正前方有一個橢圓形儀錶槽,儀錶槽兩邊的撥掣用於選取車架和引擎模式。中控台按麥拿侖慣例設有一個小型直立式屏幕,以便閣下控制暖氣之類的裝置,更重要是方便你使用高低分為十五級的飄移控制功能。儀錶板下邊還可以找到一列AAMS按鈕,以及出奇袖珍的行李箱門開閂掣,除此之外便再無其他開關按鈕。

開Elva,每百公里得耗用3.5公升防曬霜。

車身由三件大型碳纖維雕塑品構成,緊緊罩着機件的浮凸曲線簡直勝似Coldswold一帶的丘陵,試問又豈能用車身鑲板稱之呢?不過縱使加添了好些玲瓏線條,這身造型仍然饒具當年Can-Am賽車的神韻,尖削車鼻、特大前輪拱和設有巨型散熱柵格的雙駝峰一應俱全。豈止齊全,還有多呢!我所指的多,就是用一對綜合了座椅構造的駝峰代替保護架(駝峰內有金剛不壞的翻滾保護結構)、貌似巨型多士烤架的車尾分流板,以及在賽車原本設置深邃氣槽的頭冚位置安插了一列水平缺口。

當中有一個氣槽原來藏有Elva魔術的關鍵。這套魔術叫McLaren Active Air Management System(AAMS),一經啟動便會將一幅襟翼升高六吋以誘導車頭氣流,從而減低迎面撲向車手和乘客的風力。系統本身不會長開,需要用一個按鈕手動開關,不過開啟後會在車速達到30mph(48km/h)時升高襟翼,直到遠超法定最高時速仍然有效。這個系統的設計目的是遏抑氣流,但使用上仍須預早安排。譬如當你直搗100km/h後突然覺得有需要遏抑撲面風力,就算馬上開啟系統也得減速至48km/h才能升起襟翼。不過這個也許只是這部預產型Elva的個別問題,畢竟廠方聲稱AAMS在任何車速之下都可以使用。

動用AAMS的原因,當然是Elva連半塊擋風窗也沒有,儘管所有見過它的人都無法相信居然會有這種事。其實日後買家選配裝備時,可以添置一款類似後期M型賽車所用的矮小擋蟲板。許多人可能會視之為必需品,尤其是因為裝上擋蟲板的Elva更加酷似賽車。不過呢,剔選這個附加裝備雖然會令日常駕駛變得較為方便,但會同時刪除掉AAMS的選項,所以我可以理解有些買家會選擇沒有檔風窗的原裝版本。這些買家亦很容易辨認,因為他們的頸部會長出二頭肌。

皆因時速超過130公里的話,不斷撲面而來的風力會非常猛烈,置身其中的你卻無處可避。我試過騎沒有風擋的電單車深入160km/h境界,所感受到的風力便與駕駛Elva時不相伯仲。就算戴着頭盔盡量壓低身軀,那種感覺仍然好像被人釘在噴射戰鬥機機頭一飛沖天。乘客席那邊甚至更要命,不過視乎觀點與角度,要命也許反而更妙。

我試過在一條短得來非常適合全力衝刺的直路煞車入彎(1,148kg的Elva短途加速比Senna更快),其間抽空隔着頭盔風擋望向旁邊沒有戴頭盔的攝影師Jamie,但覺他好像笑臉emoji和超音鼠的混合體。Jamie聲稱Elva是他近年遇過最有趣的汽車,本人深感同意。

這份好感其實與我們當初接過車匙所得的印象相差了十萬八千里。儘管所有常識都對着我們大叫「開這部沒有車頂的320公里級超跑,任何時候都要戴頭盔呀」,我和攝影師卻只是戴上太陽鏡便直搗比華利山,心想就算沒有AAMS亦無大礙,原來唔係。就算時速只有65公里,風力之強仍然颳得帽子欲飛,眼水失控,情況實在不妙。

一按AAMS開關,的確馬上變得較為舒服,卻未至於預期般風勢盡息靜如止水,於是心想開快一點也許能令氣流變得較為暢順。可是在405公路用正常速度走了約30公里,風力之強顯然需要騰出一隻手牢牢按着頭上帽子和太陽鏡,雙眼則淚流如注。到底是我們搞錯了甚麼,還是麥拿侖剛剛造出了世上最快最勁最昂貴的乾髮器呢?

「難道麥拿侖剛剛造出了世上最快最勁最昂貴的乾髮器?」

於是帶着一點困惑的我們決定投降,停車脫帽換上頭盔直奔峽谷區,殊不知先前在高速公路和城鎮發生的亂象居然就此變成錦上添花。由於有頭盔卸掉一大部分風力,我們得以專心摸索這部車的美妙身手、動力和準繩度。我先後試過用廿多部車在這條公路來來回回不下數百次,自問對這片場地瞭如指掌。Elva?簡直如入無人之境。

它的轉向感覺在我試過的汽車中肯定首屈一指,就算用街道型輪胎也可以完美掌握車身在路面的相對角度和位置。懸掛在Sport模式之下能夠發揮準至毫米級的判斷力,所傳來的路面信息剛好夠你洞悉情況,過濾信息的手法圓滑得來不會窒礙細節。引擎呢?簡直好到極,反應具有大俠風範,動力源源不絕,轉檔迅速快捷,而且每每伴以轟烈排氣聲。Elva真可謂車中瑰寶,如果硬要找一款車相提並論,我會說它好像蓮花 Elise的大佬。

既然沒有人追得上你,又何須講究後方視野呢?

不過Elva比Elise精彩得多。由於沒有擋風窗阻擋強風,全身感官會進入高度戒備狀態。你會聞到四周田野的氣息,知道前面開車那位正在抽士多啤梨味電子煙,知道附近有馬匹、咖啡店或者海濱,在山區公路上上落落時會感受到冷暖變化,一切一切莫不使得駕駛感受變得更加有趣動人。這種風味,鐵騎士知之多年矣,然而在一部能夠輕易擺脫大部分電單車的汽車上得享同一滋味,對我來說可是第一次。

能夠找個地方停下來放鬆一下順便清理牙縫中的烏蠅殘骸實屬好事

Elva正是憑此大獲全勝。它遠非自詡Ultimate的古怪矮冬瓜,在我眼中反而是排在簇新F1超跑後面的首選對象。尤其是麥拿侖MSO部門若能從善如流給它髹上一身好像飽歷風霜的翠綠色車漆,車漆表面不忘弄一兩道花痕,再找一套門當戶對的經典金色輪圈……但願有此一天吧,因為我搜集了大量精彩公路和賽道,等了幾十年就是等這個駕駛兒時Can-Am麥拿侖原大版本的機會。

 

McLAREN ELVA規格
引擎:4.0公升雙渦輪增壓V8
馬力:804bhp
扭力:81.6kgm
傳動:後輪驅動 7前速DCT
0-100km/h:約3.0秒
極速:326km/h
重量:1,148kg
售價:£1,430,000(英國售價)

原文來自《TopGear極速誌》 2021年4月 第151期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