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會一班把翻新工程推向新境界的E-Type專家,見識他們精心打造的新型Lightweight GT。
Words: Ollie Marriage / Pictures: Rowan Horncastle / Translation: Tony
就從轉向柱上層殼架談起吧。撰寫這篇故事時,我一直嘗試找一個深入淺出的方法道出那種執於細節的驚人程度。那麼馬上開始吧,當你光顧Eagle,無論委託內容是翻新E-Type,抑或訂造圖中Lightweight GT那樣重新打造外殼的特別貨色,他們都會回收加工對象的原有零件重新使用,包括剛才提及的轉向柱殼架。這個金屬架鏽跡斑斑,所以要用濕式噴砂除鏽(乾式噴砂太傷之故),再拆件妥為整理。不過從事這門工藝35年之久,加上專業工匠在廠內比比皆是,Eagle的心得可不止於此。他們知道連接錶板內側的轉向柱殼架底部會受力變形,日久難免龜裂,於是額外用焊接手段令其更加堅固耐用。
他們還知道積架生產這種圓管形殼架時,會在管身其中一端切割出一些坑槽,令其更容易夾緊轉向柱賴以順滑轉動的塑膠杯士。不過原裝杯士膠質太柔軟,經不起磨損。所以Eagle會用質地較硬的尼龍製品代替,並且用焊槍填塞那些不必要的坑槽,再打磨至平平滑滑。為求裝配效果完美無瑕,尼龍杯士會用擴闊器撐開才推進轉向柱殼架的適當位置。其實Eagle大可以向供應商訂造品質更好的新零件,這樣做成本亦可能較低,不過慳錢並非重點所在。最有意思的地方反而是這些原裝零件會接受翻新改良,每趟功夫動輒需要好幾個小時方能完成。
Eagle E-Type由多少個零件構成?沒有人知道準確數目,但所有零件不是井然有序排列在零件架上,便是用夾具固定起來,或者放在層架或板凳上,以便工匠小心翼翼地化零為整,活瓣彈簧、墊圈、鋁板、轉向臂、電線無一例外。如果零件不是存放於此,便可能代表它們正在這個偏遠農莊的樸素院落另一邊閉門翻新。
這裏每一扇門後面都別有洞天。打開其中一扇,你會見到Gregg May正以人手裝嵌一副4.7公升直六引擎,過程中不時小心量度和記錄誤差不會多於千分一吋的每一步驟。是呢,這裏不用毫米的。Gregg裝嵌這些引擎已累積15年經驗,在他隔壁工作的Tim Wharton(效力Eagle 8年)正在處理一副拆散了的波箱,機件之養眼簡直應該讓波箱就這樣維持化整為零的狀態。號稱「人人都叫我Larry」的Lorenzo Crane(16年老臣子),則在另一扇門後琢磨修整鋁合金車身。趁着這天溫暖怡人,他打開了車房大門,坐在板凳借助陽光處理零件,經他手重新塑形的每一鑲板皆有助他背後那部未曾上漆已嘆為觀止的Low Drag GT臻至完美境界。這副由27個獨立部分構成的車殼,原來是2,500個工時的成果,製作過程幾乎長達一年。何況工時的那個工字,在這裏可是意指超凡入聖的工藝。如今就連勞斯萊斯也會乾脆更換受損車身鑲板,而不是修理還原。因為這些新派鑲板本來就用機械或軋或壓成型,而不是用人手滾壓成所需形狀。正如Ryan Thompson(入職四年)用人手打磨裝嵌完畢的車身時抽空對我說:「容易做嘅話,人人都會食呢條水啦。」
這些工作室門上都有標簽標明其用途,房間主人的名稱皆以優美字體蝕刻在玻璃匾上。我最喜歡那個寫上Fabrication的標簽,主要因為Andy Pitwell在自己的巢穴中擺放了好些古老機器,地上還散落着彎彎曲曲的金屬邊料。除了裁切金屬,Andy也會製作座椅框架,焊接和改良懸掛下降鏈接件,把各式支架屈曲成所需形狀,以及製作上千種背後都有一段故事的細小零件。彎着腰操作機器的他,正是負責修復我們那根轉向柱的仁兄。
箇中重點當然在於每一組件與這個轉向柱上層殼架一樣獲得無微不至匠心獨運的悉心照料,當中又以匠心至為重要。敢問大家有多常聽到匠心這兩個字呢?你我都可以做到無微不至悉心照料,卻必須通過知識和經身體驗方能修得匠心。這份匠心正好解釋了他們為甚麼要降低車廂地板高度,同時把車尾隔艙壁推向後邊以騰出更多車廂空間,解釋了車架兩邊為甚麼要用額外支撐結構加固,解釋了那套出了名難於設定的Weber三聯裝化油器為甚麼運作得這麼暢順,車門一開一關為甚麼這般天衣無縫。身兼董事和技術設計工作負責人的Paul Brace(入職31年)尤其以此為傲。
打開Lightweight GT車門,映入眼簾的真皮彷彿由內而外散發出一股溫馨暖意,豈不怪哉,尤其是當你念及那些因此賠了命的佛羅里達牛牛。這些皮革都是在北邊院落由阿Paul的董事同僚Matt Dewhurst(入職31年)用一部顯然無法進一步升級改良的勝家衣車縫製。計及上述人員,Eagle大約僱用了20名員工,唯老闆兼公司創辦人Henry Pearman這天剛好有事外出。
我但覺有點眼花繚亂,因為這裏每一扇房門都好像通往美麗醉人的洞天別府。裝嵌室後邊的房間,在我眼中也許只是一個狹長斗室(其實乍看更似一條通道),室內不見半個人影,只是擺放着好些零件。這些零件全部都是在院落各區翻新改良完畢剛剛送過來的完成品,眼下已整齊排列在零件架上靜待Steve Head(入職19年)或Jake Snedden(8年)把它們一一安裝到製作中的深藍色Low Drag GT身上。當中也有一些供應商送來的零件,譬如Öhlins吸震筒、Nardi軚盤、Focal喇叭,不過最精彩的始終是那些曾經滄海,如今另有一段錦繡前程的翻新零件。
這個鷹巢每年完成的汽車不會多於4部,目前正在裝嵌的作品分別是第49號E-Type和第12號特別版。從Speedster、Low Drag GT、Spyder GT至到最新銳的Lightweight GT,這些特別版正是外界知曉Eagle大名的原因。這些特別版全部都富有歷史淵源,以Lightweight為例,積架在1963年便以參賽為由製作了12部,每一部都有300bhp的3.8公升引擎傍身。Eagle所造的並非一模一樣的複製版,而是restomods。Paul Brace並不介意我們用這個新興術語:「畢竟我們所做的就是翻新和現代化。」
Gregg為Lightweight GT製作的引擎,是380bhp的4.7公升貨色,Tim則為它準備了一副五前速手動波箱。車廂方面,Matt的裝潢功夫簡直目不暇給,Andy製作的座椅框架感覺上也比原裝貨堅固百倍,加上Larry製作的車身和James Salmon(入職五年)的噴漆功夫,簡直不是美麗兩字所能形容。大家一旦親身拜訪過Eagle,自然而然就會把諸般零件與那些在你眼前處理這些零件的工匠人聯繫起來,而為Eagle平添一份深度和韻味的正是這種聯想。
重量倒是沒有添,因為體態輕盈本來就是Lightweight GT的另一賣點,車殼下面不乏當今最尖端的輕量化技術。以進氣為例,空氣便經由全碳纖維進氣箱進入,再通過尼龍殼架以3D打印成型的化油器抵達引擎,變成廢氣從汽缸排出時則會經由Inconel歧管和鈦合金排氣喉重返大氣。車圈是鎂合金製品,油盤、差速器外殼、波箱、飛輪蓋和其他輕量化項目實在不勝枚舉,所花功夫和心血着實驚人,甚至遠超任何現代化車廠用最新銳超跑炮製的輕量版。這些輕量化超跑也許可以減掉100kg體重,Lightweight GT卻有本事減掉200kg以上,完成品體重不外乎1,017kg。
機件運作當然也有聲有色,因為你親眼見過工匠就連那些最不起眼的金屬零件也當作寶貝來看待。只要用拇指一按點火掣,Lightweight便會隆然一聲蘇醒過來。信手一撥波棍,波箱進入一檔的反應既爽快,又優雅,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便可以開步走。開這部車就是這麼輕鬆,事實上車手單憑機件的暢順程度,便知道自己正在駕駛的並非原裝E-Type,否則軚盤絕不可能毫無游隙,車廂絕不可能了無異響,波箱絕無可能不像處處掘頭路的迷宮,引擎的低轉反應絕無可能毫不遲疑。我從沒想過這部車會有原裝E-Type的弊病,因為我親眼見識過這些機件所花的工藝,知道這些工藝定能從行車表現反映出來。
扭力湧現時,你會感到一股豐富醇厚壯闊兼而有之的力量,而且運勁吐勁大致上即時見效。由於扭力要應付的重量並不算沉,就算這部Lightweight GT的波箱齒比本人喜歡的設定還要長氣,檔與檔之間的過渡階段猶能快似連消帶打。當轉速到達3,500rpm,凸輪的高轉速作用角便會發揮作用令引擎再一次狠狠吐勁,在狂呼聲中一鼓作氣直搗限速器的5,800rpm底線。看着鍍鉻裝飾反射而來的陽光,一邊用指尖感受打磨光滑質感溫暖的苗條軚環,一邊領略那些包圍着身軀的皮革,雙眼順着線條優美的長長藍色車頭望向遠方,感覺簡直飄飄欲仙。
飄飄欲仙是真心話喔。就駕駛感受而言,我不相信有其他汽車可以與之相提並論。君不見現代化超跑紛紛用駕駛感受換取速度,想領略百試不厭的駕駛風味嗎?這件作品就是答案。它會與你痛快唱和,不單用引擎唱和,而是用盡每一個機件跟你唱和。車架誠然有輕微抖震跡象,不過舞起來實在太爽脆,在下盤平衡、靈活反應和抓着力之間拿捏得恰到好處。我最初開這部車時戰戰兢兢,完全沒有想過用這件絕無僅有的80萬鎊作品飄移過彎,然而在Lightweight GT壯膽之下,我又焉能自已。但我很清楚自己一定平安大吉,因為轉向柱在Andy妙手回春的殼架內一舉一動都是那麼完美無瑕。
EAGLE LIGHTWEIGHT GT規格 引擎:4.7公升直六 馬力:380bhp 扭力:51.9kgm 傳動:後輪驅動 5前速手動 0-100km/h:少於5.0秒 極速:超過270km/h 重量:1,017kg 售價:£800,000
原文來自《TopGear極速誌》 2020年11月 第1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