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成功引擎製造商之一將於2026年重返F1擂台。福特參與F1之所以攸關重要,原因如下……
外面氣溫只有攝氏零下十度,這邊氣氛倒是開始暖起來。紅牛車隊的基地設於英國Milton Keynes,這天卻偏偏選擇在曼哈頓發表他們的2023年一級方程式賽車,背後其實有幾個重要原因。首先,F1在北美現已正式成為一盤大生意,2023年賽季將會舉辦三場美國分站賽,分別是邁亞密、奧斯汀和拉斯維加斯。前掌門兼人形爭議磁石Bernie Ecclestone當年試圖打進世上最大運動市場的計劃以失敗告終,原來他需要的是一個全球串流平台和一個高明電視節目。第二個原因是福特將會重返F1擂台,所以趁着這天宣佈與現屆世界冠軍車隊達成技術合作,一待2026年實施新賽例便會正式實行。試問有誰料到有此一天呢?





事實上列舉當年沒有使用福特告士禾夫引擎的車隊反而較為省事。這個響噹噹的招牌曾經在1969年幫助與泰利爾(Ken Tyrrell)搭檔的Matra車手積奇史釗活(Jackie Stewart)奪得個人第一個F1車手錦標(事實上史釗活三度稱王都是用DFV引擎),促成蓮花72車手艾瑪遜費迪帕提(Emerson Fittipaldi)成為當時F1史上年紀最輕的世界冠軍,1976年亨特(James Hunt)阻止羅達(Niki Lauda)和法拉利問鼎世界冠軍所用的平治M23賽車亦裝有一副DFV。


1997年,熟客積奇史釗活在福特支持下成立了自己的車隊,福特本身則在1998年7月收購了告士禾夫。莊尼賀拔(Johnny Herbert)在1999年歐洲GP僅僅為這支車隊贏得一站冠軍後,積奇史釗活便把車隊賣給當初有份資助成立車隊的福特。這宗交易果然划算,於是隊伍在2000年便重新包裝成積架車隊……可惜這段插曲不太光彩,所以不提也罷。無論如何,福特在2004年末便把車隊轉售給紅牛。事實上福特引擎驅動的賽車最後一次勝出F1賽事,已經是佐敦車手費希切拉(Giancarlo Fisichella)因為惹人爭議的紅旗事件而奪得2003年巴西GP冠軍的事。

由於不斷擴充的Milton Keynes大本營設立了本身的動力系統開發部門,與本田的關係亦理應讓紅牛汲取了許多心得,所以他們其實沒有必要跟福特聯手開發一款全新引擎。作為2026年賽例下的重點技術,469bhp電動馬達和相關控制軟件反而更需要借力於他人,福特在這方面正好擁有世界級知識。那麼福特又有何得着呢?就是得以把他們的著名商標貼在有望奪標的F1賽車身上,讓公司的目標與這個推崇永續燃料和碳中和的時代牢牢地扯上關係,何況紅牛在F1方面具備深厚開發力和知識。隨着曼哈頓發佈會的混戰場面開始退熱,TG總算有機會拉着關鍵人員訪問一番。我們首先捉着福特CEO Jim Farley,問他最初怎會冒出這次合作的念頭︰「令我開始心動的最重要一點是如何轉移技術。當我們三年前開始認真看待EV,便意識到空氣動力性能會成為實體產品最重要的分水嶺。由於電池太重太昂貴,只要有辦法造出最好的空氣動力性能,你就可以把電池弄得細小一點,成本亦會因此下降,售價自然更相宜。任何人都可以造電動車,但想從中賺錢的話,便最好盡量裁減電池尺寸,為此你必須在空氣動力性能上做得好過所有人。」

本身是一位老練賽車手的Farley曾經用初代GT40南征北討,他承認F1的名頭在美國愈來愈響確實發揮了一定幫助。紅牛三號車手歷卡度離開會場時,我們便看見他被許多人包圍着。「我們每年生產五百萬部車,目前正在致力再增加兩百萬部。就算在二零年代,福特亦從未試過出現未來五年可期的增長速度。我有大量電動車型可供發售,試問有誰更勝任(宣傳大使)呢?你說我應該請韋特本、佩雷斯或歷卡度,還是荷李活巨星(當生招牌)呢?」

對於1997年曾經用DFV賽車角逐F3000的漢拿來說,當前形勢幾乎不言自明。「福特在賽車運動擁有輝煌歷史。與阿Bill(Bill Ford)和阿Jim碰過面後,我們便清楚知道他們對賽車充滿熱誠。那是一場非常坦率的討論,你可以感覺到本來各有一條泳道的雙方在目標和方向上原來殊途同歸。我們可以幫到他們,他們亦可以幫到我們。總之一拍即合,非常自然。」

那麼紅牛車隊到底從這次合作得到甚麼呢?「我們可以取得(福特在)混能技術方面的所有研發心得,尤其是電池和軟件的成果。與平治、法拉利、雷諾或奧迪相比,獨立F1引擎生產商只會稍為涉獵這些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的技術領域,我們現在卻得到這方面的一大OEM勢力支持。」
紅牛車隊和福特現已正式結盟,雙方將會合作到2030年。係呀,氣氛果然暖得好。
Words: Jason Barlow / Translation: To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