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新科技的發明都需要一個過程,電動車亦然,由「油轉電」就是一個過程,這是每間車廠都必須面對的問題,Volkswagen也不例外,今日且看它是如何轉化過來。
歷經半世紀發展
上星期,我們都說過,Volkswagen發展電動車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紀七十年代,其前瞻性發展策略促使它成為歐洲最早一間全面發展電動車的車廠。從1972年的首次試驗作T2電動Transporter開始,Volkswagen就從未停止探索電動車出行的可能性,從第一代Golf面世後兩年-1976年就立即開始投入電動車可能性的研發,因為當時大家剛從第一次石油危機的陰霾走出來,意識到傳統內燃機引擎在缺乏燃料下的不足。及後經過接近四十年的不斷努力再努力、優化再優化,終於在2014年推出第一部真正可以讓大眾購買得到的電動車-e-Golf。
開發專用電動車底盤
當理解到電動車在沒有引擎和傳統波箱等牽絆之下,車廂空間理應得以「舒緩」-相對電池和摩打所佔的空間較少,但「油轉電」的電動車卻因先天性之使然限制了發展,結果專屬於電動車的底盤便應運而生,而Volkswagen於2019年推出的ID.3便是第一款搭配電動車專用底盤的首個ID家族成員。


MEB模組化底盤的優勢
剛才也說到電動車專用底盤的優點就是空間得以「盡情」發揮,要知道電動車底盤的結構就是一個平地台,而這個地台本身就是電池組,所以Volkswagen的ID車系家族成員都擁有一個完全平整的車廂空間,再加上前後車輪的擺放位置可以盡量向前和向後伸展,縮減前後車身懸長之餘,也可以換來一個較長的前後輪距,加上平地台優點,令乘客-特別是上年紀的乘客又或小朋友,出入更方便和安全,而且也讓後座乘客有一個舒適的乘坐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