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undai Ioniq Electric<br/>韓國平民衛生小吃 - DRIVES - TopGear

ADVERTISEMENT

DRIVES

Hyundai Ioniq Electric
韓國平民衛生小吃

Top Gear Team Published: 06 Feb 2018

年幾之前試過低油少煙的Ioniq Hybrid,第二道崇尚無油煙韓國燒之Ioniq電動版接連上檯。自從Tesla升格為高價海鮮之後,這類韓國平民衛生小吃可以借機攝位嗎?

WORDS: 歐陽國安 / PICTURES: SAM FONG

輪都輪到韓國汽車界推出電動玩具,這件純電動玩意有兩個數字一定要知——售價31萬,理論航距280km,換算售價與航距比是每公里$1,100。即刻對照一下別的,i3 $54萬,300km,等如每公里$1,800,Zoe Z.E. 40賣$35萬,400km,每公里$875。要是再加埋實用空間等數字,Ioniq Electric的性價比並不算太低。

講來講去都是一堆數字是否好悶?會呀。不過沒辦法,電動車到今日為止,按一輪計數機之後所得出的數字,往往重要過講feel。尤其電動車稅務優惠縮減,車價貴了之餘又會心驚驚無電,開電動車好像一下子又回到香港六七十年代你與我的生活,宗旨是花費少、換來的東西食得飽,不會擔驚受怕過日子就夠了。情趣和味道請問是甚麼來的?

貼近30萬元這個心理關口,以香港標準來講仍算得做中低價車,續航力上升到近300km,差不多突破了另一個重要關口,意味現實的航距如果打個六折,新年塞車去車公廟上香再入元朗食盤菜,返屋企時眼睛應該還不用死盯着剩餘電力錶,雖然年初二或三始終都要去找個充電位拜一拜年,但起碼不用一日拜兩次。總之300km和30萬,相信是電動車世界的兩個重要數字。

上車時可供動用的戶口存款僅為130km,皆因之前剛有另一間傳媒試車,下次再試電動車我一定約朝早七點。觀乎能量bar大約少了三分一,推斷滿電時實際航距200km應該少不了,再預計各大傳媒試車愛用sport mode和死命加速,給愛守交通規則的健全巿民駕駛的話,拔走充電線時應該穩袋200公里以上。

至於130公里這個數字的演算程式,看起來是由某大會計師樓所精心設計。每當我在eco/普通/sport mode之間轉換,甚至因為太熱而扭動恆溫冷氣的溫度掣,航距也即時宣告同步變動,細微至上升或下降攝氏0.5度,航距預算結果皆有上落。把冷氣熄掉,與冷氣全開時原來相差20公里,即是15%,汽車冷氣機這科技的胃口似乎多年以來均沒有大幅減少。我希望把這套精算系統安裝在我屋企的家電、淘寶戶口和女朋友之上,動用他們時即刻告訴我的銀行存款還可以續航到幾多歲。

想爬頭?此撥片眼看手勿動,別忘記它與加速完全無關。

130公里肯定夠我這次試車用,基本生活問題初步解決,眼睛不如離開電力錶望一點別的。年幾前的混能版Ioniq,波棍位的設計正正常常傳傳統統,如今電動版把該部分掏空了,換了個彷彿由日本新型電飯煲改裝的控制座,多出了一點儲物空間,原本過目即忘的車廂也多了點新花樣。這個「飯煲」已經附有無線的手機充電位,P/R/N/D選擇化作按鍵式,不壞。另外軚盤竟然有轉檔撥片,單速電動車轉甚麼檔?我上錯了部Formula E嗎?類似,不過作用並非轉波,而是動力回收量的增減設定,總共有四五個級別。

電動版與混能版設備上的最大差別。至於那個小手枕則與平治看來近乎一樣。

一如所有電動車,起步的頭威足夠大幅刷新大部分傳統引擎駕駛者對於速度的觀念,我在幻想開了日本MPV十年的朋友,更換這部車的頭一天,晚上回家後所寫的心情日記重覆又重覆的字眼是「興奮」,同時寫完之後應該一直興奮到睡不着。雖然他們事後才會夢醒,規格表上那9.9秒的0-100應該收收埋埋多過拿來和車會朋友炫耀,可是起步時的確會讓人產生近八秒加速時間的快樂幻覺。雖然120匹之力拖動超過1.4公噸並不太有餘裕,但念在30kgm扭力,即使是冷淡型的駕駛者,面對它也不會全無感覺。

愈對得它耐,就愈覺得它與混能版Ioniq其實是孖生好兄弟,跑步的姿態是個餅印。遠遠拋離一般日本車遠遠(即是遠上加遠),即使懸掛依然少了歐洲車最引以為傲的軟硬兼施,開得快時會嫌稍稍軟了少少,輾過破路時又會硬了少少,不過念在價錢份上,已經值得確認簽收了。不過也像混能版一樣,轉彎時逃不了的是車身重量感略為肥大、重心較為高昂、軚盤相對虛幻。把這些加起來,出彎時大腳加速有時會驚一驚,事關摩打的瞬間即時反應會把重心不低、28kWh電池重量聚在車尾(於後座附近)、軚感麻麻而令角度扭得太多或太少等等的問題暴露出來。

貴三萬元的Safety+ Package加多幾個行車安全法寶

之前講過的動力回收軚盤撥片,其回收量最高與最低時的差別非常大,原來開得快時非常有用。使用方法就像手動拖波,彎前連啪幾下撥片,把回收力增強來協助減速,比單用制動有效得多,幾好玩,而且比想像中更易適應。

這部車有個不解,即使是低速行車,時速四五十公里打後車身會被類似刮強風的高頻聲包圍。收油時仍然存在,肯定並非來自摩打聲,亦不是單純的胎噪。其實回想一下,之前的混能版隔聲同樣麻麻。

最後走了大約40公里,電腦計算的餘下航距由開車時的130公里跌到大約90公里,即是財政預算案非常精確。不知不覺又回到數字的話題,純電版Ioniq與$258,000的混能版相差五萬元,空間一樣,駕駛感差不了太遠,斷估不少人還是鍾情於混能。不過故事的真正主角可能是集兩者之長的Ioniq插電混能版,要等等先。

原文來自《TopGear極速誌》 2018年2月 第113期

馬力:119.7匹 
扭力:30.1kgm 
0-100km/h:9.9秒 
極速:165km/h 
重量:1,420-1,475kg 
體積:4,470 x 1,820 x 1,450mm
電池容量:28kWh 
續航力:280km 
售價:$308,800/$338,800(Safety+ Package)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